卻說司馬師敗於豫州,洛陽人心浮動,魏主曹芳秘授血詔,卻被司馬懿、司馬師搜撿而出,以至夏侯玄、張輯三人被斬,曹芳被廢,幼主曹髦新立。
而司馬師撤兵宛城,聽從賈充之計,傳信於吳主孫權,誘其攻擊豫州、荊州之地。其使入建業,奏陳魏國欲割讓豫南、襄陽所在,約孫權出兵西進。
不想孫權得陸抗戰報,其言司馬師已大敗於信陽,豫州不保,揚州兵馬空虛,可趁機北上取揚州。遂孫權徵發國中兵馬,以老將丁奉為帥、右將軍朱異為副,自濡須口北上,一支兵馬駐守合肥城下,主力卻奔壽春所在。
原來孫權見到陸抗戰報,料到司馬師乃是禍水東引之計,又得探報司馬懿調動合肥、壽春等地兵馬至洛陽,以為北上之良機,一面調動兵馬,一面遣使往成都去,約蜀國北伐。
司馬懿父子行廢立之事,竟有河西、青州多地發生叛亂,又遭信陽大敗,只得調荊州、關中兵馬平叛,並分封爵位、地方實權於各大世家籠絡人心。
孔明於成都得孫權國書,即領楊儀、張嶷等將順江而下往江州來,駐於白帝城。時關中魏延、漢中姜維、荊州諸葛巖皆匯聚白帝城中,拜見孔明,相商進兵之事。諸葛巖先陳此前扶持夏侯霸一事,眾人無不奇之。
魏延在關中與毋丘儉、鄧艾對峙日久,此前又被鄧艾偷襲陳倉道失了棧道,心中自是憤懣,率先開口道:“自漢水道開通,關中糧草豐足、將士請戰,若有一路人馬自武關北上,襲擊長安側後,我部東進長安,則魏國關中兵馬可擒也。”
“司馬父子亂政,內朝不定,外戰不利,此正是滅國之時,何必拘泥關中一地”,只見姜維出列道:“若集中關中、漢中主力東出新城,插向宛城以北,荊州主力自襄陽北上,南北對進,則樊城、宛城之間中原腹地可下,再出洛陽易如反掌爾。”
孔明輕搖羽扇,看向眾將,問向諸葛巖道:“子巖既出兵相助夏侯霸,想必已有謀略,所圖為何?”
“丞相取笑,小子扶持夏侯霸實為避禍爾”,諸葛巖尷尬一笑,當時面對司馬懿禍心只是為了扔出燙手山芋攪亂戰局,不想如今還真的把豫州攪成這般模樣,“然如今夏侯霸虎視許昌,孫權北上揚州,又有河西、青州等地叛亂,魏國戰局混亂,司馬懿顧此失彼,不能兼顧。若遣夏侯霸為先鋒,有一支精兵在後,趁亂殺至洛陽,或可一戰定鼎中原,以免戰事遷延日久,生靈塗炭。”
“司馬懿徵調精兵十餘萬於洛陽,倉促北上,恐難下也”,姜維看著殿中掛著的地圖,指向洛陽南面的伊闕關、大谷關道:“若司馬懿以主力死守萬安山,憑險而守,為之奈何?”
“若司馬懿主力駐守洛陽,必不可取,然僅有孫權北上揚州,若我軍包圍關中,此兩地皆魏國核心要地,失之中原不保,司馬懿必遣兵馬來援”,諸葛巖手指向武關、壽春,“屆時我荊州騎兵東渡襄江,從夏侯霸防區北上許昌,直擊洛陽。”
眾人一時議論起來,魏延一心全在關中,威逼中原;姜維則力主奪取宛城周邊要地,取得北上中原的跳板;諸葛巖最為冒險,意在渾水摸魚,直取洛陽。
只聽得丞相輕咳一聲,呵呵笑道:“司馬懿老謀深算,若要調動其兵馬,唯有老臣領兵前去。”
“丞相!”
“丞相!”
眾人一驚,紛紛勸阻。
“眾將不必多慮,此戰關中只是佯動,洛陽方是關鍵”,孔明羽扇指向長安,“文長可領關中兵馬東進,攻擊長安,牽制毋丘儉、鄧艾主力;吾自領江州兵馬北上奪取武關,從側後襲擊函谷關,造成包圍關中的態勢。吾兵馬一動,司馬懿必以為主力,遣兵馬來援。”
“末將麾下有無當飛軍八千,皆善攀援,山越叢林如履平地,可助丞相奪取此二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