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素知川蜀之事,宜往之。”
於是孫權一面遣諸葛瑾經柴桑,入永安與諸葛亮會晤,一面密信與陸遜防備蜀軍東進。
而在洛陽朝堂,魏主曹叡聽聞關中兵敗,及東吳敗軍江州之事,病中召集曹真、司馬懿等眾臣歸朝,並曹真之子曹爽、親信辛毗入宮,又有北面遼東公孫淵反叛騷擾幽州,急調眾臣入宮商議。
不料曹真年事已高,又逢大敗,自長安戰退魏延,方至洛陽便一病不起不省人事,未見曹叡便撒手而去。曹叡痛失宗室大將,更加焦急,嘔血不止。曹叡遂拜司馬懿為太尉,領兵北上遼東平叛,並調曹爽為徵西大將軍,赴荊州坐鎮。
建興八年初,東吳使臣諸葛瑾與蜀漢丞相諸葛亮會與江陵,諸葛瑾以聯合抗曹之盟提議吳蜀兩軍以江陵為界罷兵,諸葛亮卻以兄弟之禮相稱,避言罷兵之事。
諸葛瑾得報蜀軍又取零陵郡,兩路兵馬已到桂陽郡,哪有心思閒話家常,“孔明吾弟,兩國素來交好,吾主被曹魏一時矇蔽興兵,以致將士殞命,百姓受苦。不如早些罷兵,休養生息。”
“吳主無故興兵,入寇川蜀,心懷滅蜀之念,如今兵敗失地,卻想罷兵言和,我若顧念兄弟之私情罷兵,恐軍中將士不許也。”
諸葛瑾見孔明推脫,心中不免焦急,“強魏尚在,窺視江南。國主徵調兵馬往江陵,吾弟將兵攻打荊州之地,意欲再戰以資強敵乎?”
“吾兄此言差矣,吳主無故犯邊,蜀中軍民死傷無數,川蜀官民群情激奮,勸言進兵之陳奏不可盡數。且那曹真四十萬兵馬尚不能奈我何,我有上將趙雲、子巖、魏延、馬岱,常勝之軍十萬,順江而下,取荊州正如翻手而已,何來資敵之說?”
“昔日吾弟與子敬(魯肅字)赴江東,力主吳蜀聯盟,共抗曹操。曹丕篡漢自立,魏主以利勾結世家,坐擁中原十數州,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若我兩家反目,兩敗俱傷,則敗亡之時不遠矣。”
諸葛亮聽罷,勃然變色,拂衣而起:“吾兄竟有如此強詞奪理之言?吾主承先帝興復漢室之志,命我北伐中原,怎知你主孫權受曹賊蠱惑,背約犯境,殺我軍民,豈非自取亡國之道?”
諸葛瑾見孔明面有怒色,心中一急道:“吾弟不知吳中之論,自吾主稱帝以來,國中北向求和之議從未斷絕,乃世家為求自保富貴也。吾主既及帝位,已有割據之心。若果從眾謀士之論,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以川蜀一地對抗強魏,當何如?”
諸葛亮聞言心中大動,以為東吳只是偏安之心,不想竟已生出降魏之念,只面上不去發作。諸葛亮知道經過關羽被殺、夷陵大火和如今江州大戰,吳蜀兩國嫌隙已經生出,但是三國的實力對比容不得現在兩國交戰,於是重新入座為諸葛瑾奉茶道:“昔日子敬與我促成兩國聯盟,於赤壁大破曹賊,方有今日三足鼎立之勢。如今曹魏獨大,坐窺江南,雖有小人在側,不可使兩國背盟也。若吳主應允就此罷兵,兩國言和,自是軍民之幸。”
諸葛瑾聽出孔明話中的意思,停住手上茶杯掙扎問道:“只是此次荊州三郡為貴軍所佔,吾主思之恐生刀兵,不知吾弟如何處置?”
諸葛亮笑道:“若吳主願歸還江陵,則我軍自當退出長沙、武陵、零陵三郡;若不允,此三郡當為我川蜀門戶。”
是月,諸葛亮與諸葛瑾會盟於江陵,吳蜀兩國以江陵為界罷兵。戰後,吳國預設,蜀軍佔據夷陵、長沙、武陵、零陵三郡之地,並歸還吳國俘虜萬餘。
建興八年初,關中、江州捷報入成都,蜀軍主力返回成都,諸葛巖領五萬兵馬駐守荊州。
“大捷!江州大捷!”
成都未央宮,劉禪接諸葛亮、諸葛巖戰報,“大將軍捷報,盡破吳軍於江州,陣斬吳主將步騭,斬首萬餘。丞相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