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陣鬥罷,孫劉兩家以平局收場,算是皆大歡喜。唯一不滿的,大概也就是徐晃和太史慈等幾位沒出場的猛將。
好在十日之後還有一場鬥將,雖然比的是下馬步戰,但是對於劉備軍這幾位猛將來說,那都不是事兒。
這一次競爭的人更多,劉備於是採納了徐庶的建議,讓徐庶和陳宮一起辦了一次內部的選拔比賽。
這一次,參戰的將士透過比武選拔出來。只不過雙方必須披甲而且不能傷人,否則不止要取消資格,更是要軍法處置。
劉備軍中游俠出身人數很多,若是說馬戰還不是人人都會,那步戰真的是人人有一手絕活兒。
所以這比賽真的是異彩紛呈,選出來了不少隱藏在士兵之中的優秀武者。
不過,一個人能夠成為名將,那終究是有原因的。趙雲沒有參戰,徐晃和太史慈也確實獲得了出戰的資格。
唯一一個出乎眾將士意料,但是卻在劉備等人意料之中的勝出者是典韋。這傢伙的步戰功夫實在是好的太過,幾乎沒有幾個對手能夠在他雙鐵戟下撐過十個回合。
而且,典韋與徐晃和太史慈兩位將官不同,他是真的從最初的比試打到最後一輪,先戰徐晃再戰太史慈,硬生生打出來了這個頭名!
哪怕是太史慈都不得不佩服,這手持雙鐵戟的大漢,武藝超群力大無窮,非常人所能對抗。
而與此同時,孫堅陣中自然是沒有做這種安排。因為,孫堅他很早就確定了要讓程普、韓當和黃蓋三名將軍出戰。
而他自己則是在和一位老友推薦的謀士張昭相談甚歡。
說實話,作為一方州牧,可以開府的大人物,孫堅確實缺乏足夠的幕僚。這位徐州來的張昭,算是他這麼久以來找到的最對他脾氣的一名謀士,而且給他規劃的道路讓他是豁然開朗。
正所謂:“借袁氏之勢,立不世之功,掌一方之兵。到時候,合縱連橫可行霍光故事。”
說白了,就是藉助袁氏的勢力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掌握兵權之後,等到時機成熟,就可以聯合各路軍閥,做輔政的霍光。
簡單說,就是袁氏當初計劃的武將版本。畢竟,這仲家你袁氏做得,我孫家就做不得嗎?
有了目標,孫堅就更加確定了和劉備再繼續耗下去換取戰功,但不消耗自家兵馬的決定。
而且,這次比鬥也足以讓孫堅評估劉備軍的實力,再決定未來如何應對劉備這支強大的勢力。
十天時間裡,孫堅忙著和張昭一起規劃未來,同時利用張昭和自己在吳郡的人脈招兵買馬。而劉備軍這邊,一場比賽真的是引發了士兵們練武的熱情,讓劉備意識到這種比試也是一種選拔人才的好方法,還要推薦給顧南行。
劉備哪裡想到,比試考核這件事情早就在顧南行的規劃之中。只不過在文字普及以前,這考試的事情還需要等待,而且考試用的材料在沒有紙的情況下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替代品。
所以,顧南行一面請造紙工匠研究怎麼造紙,一面考慮要怎麼設計面試環節和考試規章,應對各個職位的需求。
在顧南行這裡,不管是什麼管理,不管是誰來管理,都要以明確清晰合理的方法和制度為基礎。不能是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領導想什麼就怎麼樣,那樣很快整個組織就會變得混亂而低效。
劉備並不知道因為自己的一個建議,顧南行會提前公開自己的考核機制,也不知道這個機制會引起多麼大的衝擊。
他現在正在關注孫堅軍與劉備軍之間這場馬下鬥將。
與騎將對戰不同,馬下鬥將為了讓雙方將士看清楚,陳宮特意蓋了一座土臺。上面有一丈見方的一塊區域,讓武將可以在上面打鬥。
倒地不起或者被打出這擂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