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川他們現在佔領的地盤大了,勢力也大。
這原本的許多機構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了。
他這一次大刀闊斧的對軍隊以及內部的梳理調整,則是與時俱進,讓各機構、各部門成為發展的助力而不是掣肘和拖累。
況且張雲川不斷地調整機構,調整部門,實際上也是進一步地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
讓那些試圖躺在原有的功勞簿上準備養老的人意識到。
要是他們不進取的話,那在一輪又一輪的內部革新中,他們終究會被邊緣化,甚至淘汰。
畢竟一潭死水是沒有活力的。
他們想要變得強大,那就必須要源源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透過軍隊的定期調整,機構的定期變動,讓內部始終保持一種活力。
與此同時,張雲川這麼大規模的內部調整變動,也是想讓手底下的這些人習慣這樣的變動。
只有習慣了這樣的與時俱進的變動,那以後調整起來才容易。
要是長時間不變動的話,很多人長期執掌一支軍隊,或者執掌一個部門。
以後再想動他們,那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再想動就不那麼容易了。
這縱使是強行地變動,也會地動山搖,影響大局。
所以內部一定時期的調整和整合,看似有些折騰,實際上是利大於弊的。
當然了,張雲川這一次大刀闊斧的對各方面調整,主要是理順內部的關係。
這以後大的方面不會頻繁變動,以後調整則是內部的裁撤合併等調整。
畢竟要是經常搞大規模變動,那反而是會影響內部的一些穩定性的,造成人心浮動。
張雲川作為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人,自然不會十全十美。
他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在前進中不斷地去調整和修正,儘可能的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這一次張雲川對軍隊方面的改動,並不僅僅是削弱左騎軍,成立幾支新的軍隊那麼簡單。
李廷這才參議郎幾乎是沒有歇一口氣,繼續宣讀著一些具體的事宜。
其中包括新成立的驍騎軍不僅僅要招兵買馬,壯大實力。
同時也要負責新建兩座軍馬場,要建立一個騎兵軍官學堂,要成立獸醫速成學堂,要培養一批專門隨軍照顧戰馬的馬伕等等。
可以說要組建一支騎兵部隊,不僅僅是找幾匹馬,找幾個騎兵就完事兒。
要讓這一支騎兵有強大而持續的戰鬥力,需要建立一整套的體系。
以往東南節度府連成建制的騎兵部隊都沒有,自然也沒這樣的後勤保障體系。
大多數的騎兵都是權貴以及軍中將領自己出銀子伺候的。
而張雲川現在則是要從無到有,將這一切保障體系建立起來。
同樣的道理,要建立一支水師,除了招募軍士外,還得建立自己的造船廠,以製造戰船。
還得建立一整套的水師的後勤保障體系,包括不限於維修戰船等等。
與此同時,步軍則是重中之重。
包括軍備製造總署負責打造各類兵刃甲冑,修葺各類兵刃甲冑,研發新的兵器。
在各處修建儲存糧草的兵站,建立一支龐大的馱馬、馬車運輸輜重部隊等等。
這些事兒都是需要有人去牽頭去做的,也都需要成立一些單獨的部門。
當張雲川將這些事情一一宣讀出來後,他們這才意識到,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工程。
當然,這很多東西都是全新的。
一旦真正的完成後,那他們的實力將會實現質的飛躍。
一整個晌午,李廷一直主要是在宣讀大將軍張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