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這本書直接曝光了出來。
之後,漢王就成了桓衍的爪牙,專門替他去做那些得罪人的、註定會被萬世唾罵的事。
這樣一個天生反骨,卻又能抓住機會往上爬的人,必然野心勃勃,又怎麼可能真的安安分分深居簡出呢?
不管漢王的偽裝做得有多麼完美,桓羿提前知道了答案,就絕不會忽略掉他的存在。所以襄王當日入京,聲勢浩大,但其實桓羿並沒有太放在心上,因為他很清楚,桓安支援的人從來都不是襄王。
襄王入京,應該也不在桓安的計劃之中,不過人既然來了,推出來當個靶子倒是很合適,這樣正好也將某些人藏在他的陰影之下,再難被察覺。
可惜,這份苦心,漢王未必能夠領會。
漢王是個聰明人,不過聰明人經常會反被聰明誤,漢王自己也很清楚,他和襄王在賣相上的差別。隨便抓個人來,問他襄王和漢王哪一個看著有帝王相,只怕都沒人會選漢王。
他知道桓安只是假意支援襄王,但他怕時間長了,假意就變成了真情。
尤其桓安實在過分謹慎,也從來不讓手下的勢力去接觸漢王,就更顯得所有的安撫之言都十分空洞乾癟。
所以漢王也不出預料,走上了跟上一世差不多的道路——你不給我,我就自己來取。不過這一回,因為桓安提前入宮,謀劃出了大好的局勢,所以漢王並沒有倒向桓衍,而是自己接手了桓安掌控的勢力。
桓安在天牢之中,之所以死得這麼快,漢王也沒少出力。
雖然□□是桓羿點燃的,但後面那些揭發和彈劾他的罪證,可都不是桓羿能夠查到的。能弄出這樣的聲勢,除了自己人還有誰?
天牢裡的桓安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是笑著赴死的。
是的,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來看,自己被人揹叛並害死,桓安應該是非常憎恨漢王的。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桓安死的時候,是十分欣慰的,因為他已經意識到是漢王背叛了自己,甚至已經私底下掌控了自己手中的勢力。
而對於這些,他非但不覺得失望,反而相當高興。
因為這意味著,漢王可以稱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不會輕易為任何人所掌控。他有野心也有實力,懂得韜光養晦更能抓住機會。在只有兩個候選人的情況下,他已經比桓安預想的更加出眾了。
所以只要他能成事,桓安並不計較自己被背叛的事。反正他能做的,都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正好桓衍對他起了疑,以後行事不會那麼方便,若這個時候死去,就能夠為漢王制造一片視覺盲區,讓桓衍徹底忽略他的存在。
這個策略也的確生效了。
如果沒有桓羿處心積慮的設計,桓衍到現在也不會注意到漢王。
正是為了讓漢王出現在桓衍的視野之中,他才冒險親身作餌,在明知道自己要被刺殺的情況下,還是主動走入了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