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以在下之見,孫權不會攻擊廣陵,原因有三。”
賈詡條理清晰地說道:
“其一,孫權剛剛繼承父兄之位,又接受了朝廷的冊封,此時他必然不會與朝廷和丞相交惡,以免樹敵過多。
其二,江東軍侵入交州南海,這一舉動已經引起了荊州軍的警覺。孫權深知魏延可能會對他進行報復,因此他必須將主要精力放在應對荊州軍的威脅上,而無暇顧及廣陵。
其三,徐州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對於善於水戰的江東軍來說,攻佔廣陵和徐州並不是難事,但要守住這些地方卻並非易事。
孫權和周瑜都清楚,即便他們能暫時佔領廣陵和徐州,一旦我軍反攻,他們很難堅守住。
綜合以上三點,孫權應該不會冒險北上廣陵,而是將魏延視為首要敵人。”
賈詡知道曹操心中的顧慮,於是詳細地向他分析了當前的形勢。
曹操聽完賈詡的話後,心中的擔憂稍微減輕了一些。
“文和所言極是!”
程昱點頭表示贊同,繼續說道:
“丞相已派遣夏侯惇將軍前往淮南鎮守壽春,如果廣陵發生變故,他必定會率軍前去支援。
此外,丞相還任命了陳矯為新的廣陵太守,而徐州牧董昭同樣是一個足智多謀之人。有他們兩人在,相信江東孫權絕對不敢輕易挑起事端。”
董昭,字公仁,最初在袁紹麾下擔任參軍,因屢立戰功而備受器重。然而,由於袁紹輕信讒言,董昭不得不離開袁紹並投靠張楊。
當張楊率軍迎接漢獻帝時,董昭也一同隨行,並被封為議郎。後來,董昭在洛陽與曹操相遇,他向曹操提出了迎接漢獻帝到許縣的建議。
從此,董昭成為曹操的重要謀士,並最終擔任了徐州牧這一職務。
“嗯,還要下令給徐州北部的臧霸,讓他時刻警惕廣陵局勢,做好隨時率軍南下支援的準備。”
曹操突然想到了臧霸,經過一番思考後說道。如此一來,才能確保徐州的安全無虞。
臧霸,字宣高,泰山郡華縣人,為人孝順忠勇,義氣深重。黃巾之亂起時,臧霸投身陶謙麾下破賊,因功被封為騎都尉。
曹操攻下徐州後,派人找到臧霸,並任命其為琅邪國相,同時還將青徐二州的治權和兵權一併託付給他。
官渡之戰期間,曹操與袁紹對峙,臧霸多次率領精銳部隊進入青州,有力地牽制了袁紹的力量。因此,曹操無需擔心東部地區的事務,可以集中精力應對袁紹。
“喏,丞相英明,在下這就派人前去通知臧宣高。”
賈詡對曹操的安排表示贊同,認為這樣可以確保後方的安全,從而能夠全心全力地對抗袁紹。
......
鄴城去往黎陽的官道上,旌旗蔽日,袁紹親率大軍,一路向南,浩浩蕩蕩地南下黎陽。
他坐在豪華馬車上,身著華麗的戰袍,頭戴金冠,英姿颯爽,一身金色戰甲,威風凜凜,臉上洋溢著自信和威嚴,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
馬車四周,是身披重甲的精銳士兵,他們步伐整齊,士氣高昂。陽光照耀下,兵器閃爍著寒光,令人膽寒。
隊伍中,戰馬嘶鳴,車輪滾滾,揚起漫天的塵土。沿途百姓紛紛駐足觀望,驚歎於這支軍隊的強大和袁紹的威嚴。
袁紹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豪情壯志。他深知,此次南下黎陽,不僅僅是為了報去年官渡之戰的一箭之仇,更是為了一鼓作氣,將曹孟德一舉擊潰,然後稱霸中原。
馬車裡,袁紹坐在中間,袁熙、袁尚、荀諶、逄紀等人圍坐四周。
這次袁紹親自率領大軍南征曹操,他將鄴城和後方事務交給了冀州別駕從事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