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藉著報父仇之名,攻徐州,製造了徐州大屠殺。據《後漢書》記載,曹操的這次屠殺“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
當徐州遭到攻擊時,時任徐州刺史的陶謙四處求救,然而,救援徐州不僅沒有任何利益可言,還可能得罪強大的曹操,因此無人願意伸出援手。
就在眾人猶豫不決之際,名不見經傳的劉備挺身而出,但他所帶的兵力僅有千餘人馬。這無疑是以卵擊石之舉,但是在暗無天日的亂世中,劉備的出現宛如一束寶貴的光芒。
少年時期的諸葛亮曾親身經歷並目睹了這場殘酷的殺戮,同時也感受到了劉備坐鎮徐州期間的清明統治。
儘管當時的他年紀尚小,但這段記憶卻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底。後來,為了躲避戰亂,諸葛亮只能跟隨叔父南下。
曹操讓自己的故鄉血流成河,迫使自己和家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而劉備則毫不畏懼,堅定地扞衛著自己的家園。
曹操與劉備截然不同的行為,諸葛亮都看在眼裡,全天下的百姓同樣心知肚明。究竟該追隨哪位主公?對於少年諸葛亮而言,心中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這些年來,諸葛亮始終默默地關注著劉備,當聽聞劉備遭遇困境時,他心中為其擔憂,當劉備取得勝利時,他亦會為其感到高興。
然而,他從未主動聯絡過劉備,因為他深知自己尚需更多的歷練和成長,而對於素未謀面的劉備,他亦需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和考察。
比陽縣衙的議政大廳內,劉備和麾下的文武們劫後重逢,臉上洋溢著欣喜之情。
然而,他們深知眼前的局勢異常嚴峻,需要儘快商討出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諸位,你們覺得我們離開比陽後該何去何從?”
劉備皺起眉頭,憂心忡忡地問道。
他的心情沉重無比,這些年,他從河北輾轉至中原,再來到荊州,卻始終未能找到一塊安身立命之所。如果換做常人,恐怕早已心灰意冷,但劉備內心深處的韌性一直支撐著他堅持下去。
“主公,目前南陽東部和北部都是曹操的勢力範圍,南部則是荊州,留給我們的選擇只剩下往西面而去。”
孫乾深思熟慮後回答道。這無疑是無奈之舉,四周強敵環繞,唯有西邊尚有可能尋得一片生存空間。
劉備凝視著地圖,低聲自語道:
“往西……”
他的目光落在地圖上,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且看南陽以西乃是崇山峻嶺之地,若再往北走,便是關中以及西涼,若是往東南方向,則是漢中與益州。
然而,面對如此複雜的形勢,劉備心中不禁泛起一絲迷茫,不知該何去何從。
正當此時,糜竺忽然想起一事,他趕忙開口道:
“主公,當我們從襄陽北上之時,曾在隆中遇到一位先生。那位先生給了一個錦囊,並讓在下務必親手交給主公,說是可以幫助我們打破當前的困境。”
說著,糜竺便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巧而精緻的布囊。這個袋子由布料製成,整體呈現出長方形的形狀,兩端微微收口,中間部分相對寬鬆一些,以方便容納物品。
劉備接過錦囊後,小心翼翼地解開束口,將手伸進去摸索一番,然後取出了一塊布條。
定睛一看,只見上面用隸書書寫著八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西進上庸,徐徐圖之。”
“上庸!”
劉備和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地圖上襄樊以西,漢中以東的那塊區域—上庸。
此地周圍皆被巍峨高聳的秦嶺、武當山、巴山、巫山等山脈環繞,猶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天然屏障,將此地與外界隔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