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博弈中,看似蔡京輸了。
一口氣放了這麼多人,在外人看來,這不就等同於蔡京在對清流黨認輸嗎?
可事實真這樣嗎?
三日後,大朝會。
百官齊聚宣政殿,趙佶如往日一樣保持著他皇帝的逼格,姍姍來遲。
這幾日蔡京做的事,趙官家略有耳聞,後面讓人查了一下,才知道是陳寧求蔡京放人的。
他還當蔡京變好了呢,把趙官家嚇了一跳。
既然是他在給陳寧面子,那就沒事了。
趙佶看著蓄勢待發的百官,看了一眼楊戩,示意楊戩宣朝。
百官們此時表情嚴肅,摩拳擦掌。
今日的朝會對整個大宋朝廷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不是因為別的,主要是因為馬上即將開始京察了。
所謂京察,就是每過三年,朝廷都會組織一次對京師百官的廉政調查,查一查在京的官僚,有沒有違規亂紀,有沒有暗中叛亂之流。
每過五年,還有一次外察,這個是察地方官的,暫且不表。
京察就需要選取一部分人組成一個調查組,這一支調查組的權力很大。
最開始京察提出來的設想是好的,是為了防止京師官吏權力膨脹,導致權力沒辦法約束。
可是久而久之,京察變味了,變成了政敵相互攻訐的殺器,所以無論什麼黨派,都對京察十分重視,一定會想方設法把自己的人安排進入京察的隊伍。
吏部尚書牽頭開口,抱拳對趙佶道:“啟奏陛下,三年一度的京察即將開始,臣祈求陛下今日釐定京察人員。”
趙佶聽聞後點點頭,道:“嗯,既然如此,那就開始吧。”
御史臺侍御史是個急性子,出列道:“臣推薦刑部尚書李弘,李大人德高望重,又是刑部首揆,廉政清明,最適合牽頭此次京察隊伍。”
京察需要選舉出一名主官,兩名副官,十名協辦官。
十三個名額,每一個名額都十分重要,主官雖然有話語權,但還需要隊伍中一半人數贊同。
所以每一個人的身份地位都十分重要。
侍御史是蔡京的人,刑部尚書自然也是蔡京的人。
京察的隊伍中,相府宰相是沒辦法勝任的,所以韓忠彥和蔡京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判戶部府庫事忙不迭出列反駁,道:“臣推薦戶部尚書王康卿,王大人為官三十載,資歷最長,做戶部首揆二十年來,戶部賬目清明,未出過一次差池,讓其帶領此次京察隊伍,陛下可高枕無憂。”
蔡京和韓忠彥雖然面無表情,但他們的手下都在引經據典的開始爭取這次京察隊伍人員。
主官的選取都如此爭執不下,足可見每一個人的重要性。
趙佶頭疼,選一個人都如此長的時間,現在選十三個人,那這一天時間他也不要做別的了,就看著你們選官吧?
“唔。”
“既然如此,那便老規矩吧,朝堂百官匿名投票選舉吧。”
“喏。”
很快,百官們開始匿名投票,第一名主官的結果很快出來,推舉戶部尚書王康卿為京察的主官。
這是韓忠彥的人。
韓忠彥微微笑了笑,他贏了。
朝堂的官吏尤其那些中間派,支援自己的還很多,雖然他們沒有明確表明出來。
蔡京因為前兩日釋放囚犯的事,讓中間派對他有些失望。
兩名副官的位置再次被投票,不過結果出人意料,這兩名副官都是蔡京的人。
這讓韓忠彥有點愣住了。
怎麼可能?
明明主官都是他的人了,為什麼副官會是蔡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