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石灰砂漿,從名字上就能知道,製作它需要用到砂子。
沙礫的清潔度和均勻度,對石灰砂漿的質量尤為重要。
大家都在忙,辛苦的白村長則在伏案繪圖,他在畫自己未來的石頭行政大別墅。
這會兒他又體會到原始社會的好處了。
房子想怎麼蓋就怎麼蓋,想建多大都行,也不用打報告、也不用寫申請、更不用求設計院出圖紙,全都是自己說了算。
不過相對的,若是手藝不好自己設計的房子塌了,遭活埋的也是自己。
所以趁著族人們去準備建材,他還要抽出一些時間,挑一些頭腦靈光的村民,給他們緊急培訓,教他們一些最基本的土木學常識。
像是拉一根直線,確保石牆蓋得筆直,或是用細線吊著鐵塊,確保石牆垂直於地面。
還有如何用一系列梯形石塊,做拱門結構,以及怎樣操作,才能把圍牆拐角建成標準直角。
為此,白村長還發明瞭矩尺,他可不想自己未來的房子,被族人們蓋的像狗窩一樣,歪歪扭扭。
蓋石屋非同小可,一旦建出來硬化之後,再想要拆掉、修改,就不是輕鬆的事了。
製作矩尺很簡單。
用一段沒有彈性的短繩,把長繩量出大小相等的12段,並用碳棒做好標記。
然後把長繩首尾相接,圍成一個三角形,但是要確保一條邊長3段,一條邊長4段,剩下那條長邊自然就是5段。
如此圍成的三角形,就是個標準的直角三角形。
只用到了小學數學中的勾股定理,原始人施工隊一看就會。
還可以利用草繩子拉出來的直角,畫在木板上,然後沿著直角邊鋸下,就能得到一個隨取隨用的直角尺了。
晚上,白村長的土木課開講,他用小石塊、粘土、木片邊角料當教具,手把手的教族人們砌房子,像是搭積木一樣有趣,小孩子們都喜歡跑過來蹭課聽。
白天更有實操課,他帶著防曬斗笠,指揮著眾人挖地基,在地面撒上碎石,夯實泥土,以及挖地下室排水溝、預埋陶質排水套管等等等等。
他們把村子中央弄得像是考古現場一樣,挖出一個大坑。
此時村子已經重建完畢,大家完全恢復了原先的生活狀態,颱風帶來的可怕記憶都有些淡忘了。
只剩下村長家門口的一大片建築工地,還提醒著族人們颱風曾經來過。
前期準備工作做完,建築材料也備齊了,時間卡的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