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教孩子們認字、說話。
村裡的一些工匠,也被姬白要求去聽課學文字,透過識字考試後的獎勵,就是一套筆墨紙硯。
可以讓她們記錄日常工作中獲得的經驗資訊。
至於白村長倒是不用那麼麻煩,族人會的技能,他去看一眼就完全記在腦子裡,其資訊保留程度,完全勝過了紙張。
就比如大傻打鐵時,只需給白村長演示一遍,燒成什麼顏色狀態下可以出爐捶打,村長就能記得清清楚楚,甚至比大傻記得還要清楚。
他能把現實中的鐵塊發熱顏色,和記憶中的發熱顏色,進行實時影象對比,無比的精確。
有時候他甚至覺得,自己這照片記憶能力,才是最強最實用的金手指。
光是學文字還不夠,還要教村裡的木匠簡單數學、幾何。
要想初步解決陸地上的運輸問題,至少要造出手推車。
雖說現在村裡有許多勞力士,但推小車的勞力士,肯定比背揹簍的勞力士,運貨運的多。
說到造車,就要造輪子。
造輪子這事情聽上去簡單,其實一點也不容易。
在道路基建約等於零的遠古時代,小輪子根本行不通,越野能力極差。這或許是現代出土的古代戰車,都是大輪子的緣故。
如果要造大輪子,那麼鋸大樹的截面就行不通。
樹越粗越難砍伐,後期加工的難度也是成倍提升,更何況做出來的實心木輪,結實歸結實,但太過沉重,失去了省力的初衷。
白村長採用的解決方案是傳統工藝:“??(rou)木為輪”
具體做法是用許多根陶管,拼接成一條長長的通道,一頭彎曲向下,對接一口大陶鍋。
在大陶鍋內燒水,讓水蒸汽透過陶管,就可以在陶管內燻蒸 修理規整的方木條了。
木頭有個特性,被水蒸氣加熱後,會變得柔軟不易折斷,木質纖維會變得容易彎曲,但冷卻後又會變得堅硬,並保持冷卻後的形狀。
這時候可以把它們彎成半圓形,卡在模具裡固定,等待它們冷卻,製作出一根半圓弧。
最後把兩根半圓弧用榫卯扣在一起,再新增上固定輻條,就是堅固渾圓的大車輪。
而模具的精度,就是決定車輪圓不圓的關鍵因素。
這就需要用到圓規。由於圓規原理太過簡單,就不過多贅述。
簡而言之,就是把繩子一端固定,另一端栓根碳棒,拉直繩子畫線。
在結實的厚木板上畫圓,然後圍著圓弧,打上一系列圓木釘,或鐵柱。把蒸過的木條圍在鐵柱外側固定,冷卻後就能做車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