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二族長帶人蹲點的同時,姬白在村子裡教族人們制硫磺。
乾餾陶罐已經燒製完成,就是個大號的曲頸瓶。既可用作乾餾,也可用作用作蒸餾。
曲頸瓶的長頸部分,可以讓蒸汽在冷卻後凝結成液態,從而在末端收集。現代曲頸瓶以供參考 姬白的乾餾裝置是用盤陶法燒製的,雖然不像玻璃材質那般透明,可觀察內容物,但又不是用來做實驗,他很清楚其中發生的反應。
乾餾黃鐵礦生成硫,是初中化學的知識點,反應原理極為簡單。
黃鐵礦(FeS?)在無氧環境下加熱至500度左右時,會分解成硫化亞鐵(FeS),和硫(S)蒸汽。
FeS?→FeS+S
硫的熔點是112度,在444度會氣化。硫蒸汽透過曲頸瓶,脫離高溫環境時,會凝結成液態硫,甚至會進一步冷卻,形成硫粉,凝固在曲頸瓶的管壁上。
由於乾餾過程過於簡單,姬白只演示了一次,族人們就會了。
把搗碎的黃鐵礦粉,用漏斗加入乾餾陶罐,頂部的開口用塞子塞上,再用黏土密封,放在普通的土灶上用柴燒即可。
不一會,就會從曲頸管道末端,流出淡黃色液體,用陶器收集即可。有時會發生硫粉過早凝結,堵塞管道的情況。
用火加熱管道堵塞處,讓其受熱融化流出即可。
事實上,在古代黃鐵礦因含硫量高的缺點,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制硫磺。直到古人掌握生鐵脫硫技術,才開始大規模採用黃鐵礦鍊鐵。
當天姬白的族人們,大部分都窩在村裡生產硫磺,這比用銼刀銼鐵粉快多了。
只有少部分在照顧農田,外出打魚、打獵,白村長下令,禁止大家出遠門,尤其是密林。
不過就算是沿水路捕獵,也能打來足夠的獵物,更何況村子裡的存糧還有很多,平時吃不完的食物,大家都會曬乾、煙燻、或醃製儲存,以備不時之需。
村裡的工作安排完,姬白帶著一小罐鐵粉,撐著小竹筏去研究中心。
現在村裡的竹筏上,都綁上了根小桅杆。掛上獸皮帆,在順風的情況下,竹筏遊的又快又省力。
大江上就算是逆風情況下, 也能頂著風走Z字型借用風勢。密林中的小河,因岸邊樹叢茂密風沒那麼大,就只能用漿,或是撐竹竿了。
來到研究中心,三傻小隊正在河邊熬硝土製硝,臭氣熏天。
姬白和他們簡單打了聲招呼,就迅速走到之前的小院子,開始調配黑火藥。
他已經提前用竹子、木板,做好了簡易天平。又找來一些生鐵塊當砝碼。由於天平太過簡單,就不再贅述。
把硝酸鉀、碳粉、鐵粉,按比例小心混合。至於配比,應該人人都知道。
雖然黑火藥沒那麼敏感,但混合時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
比如靜電產生的火花、劇烈攪拌或碰撞等,都有可能發生意外引燃事故。
需要在通風開闊處,小份的混合,避免使用金屬器具。
除了注意安全操作規範,這一步驟並不難。
混合完成,姬白把它們收集至小陶罐中,去測試一下是否成功。
來到河邊,找一塊平坦乾燥的大石板,姬白先是在上面倒了一小堆火藥,大概只有瓶蓋大小,然後從熬硝大浴缸處,取來一根燒紅的木柴點燃。
這一小撮黑火藥像是呲花似的,遇火即燃,燒的噼啪噼啪,迅速產生明亮的火焰。
火光橙黃色很耀眼,伴隨生成大量的煙霧,幾秒鐘就完成了燃燒,並留下許多黑色固體殘留物。
“唔……好像是碳粉、鐵粉擱多了,燃燒不完全,調高點硝酸鉀的比例試試……” 姬白拿著根小樹枝,一邊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