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這位熱心的網友將引領我們探索一個源自藏區的神秘傳說——矮門與起屍之謎,以及這些獨特房屋設計的背後故事。回溯往昔,拉薩、日喀則、林芝等地的民居,即便是裝飾華麗的閣樓,其底層的門戶也異常低矮,相較於常規尺寸,足足矮了三分之一有餘。這樣的設計,使得除了孩童之外,成人進出時必須低頭弓背,倍顯謙卑。尤為奇特的是,這些房屋的門口地勢自外向內傾斜,宛如一個半坡,更襯托出房門的矮小,給人以視覺上的強烈反差,彷彿房屋與門戶的比例被刻意扭曲。
自民主改革浪潮席捲而來,許多這樣的老式矮門建築已逐漸被現代建築所取代,但在拉薩的八國街上,我們仍能捕捉到幾抹古老的身影,這些矮門房屋對初來乍到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待解的謎團。或許有人會揣測,這是否是建築師一時的疏忽?然而,事實遠非如此。矮門的設計,實則隱藏著一種古老的智慧——它是為了抵禦“起屍”這一神秘現象的侵襲。
“起屍”,在藏語中被稱為“若郎”,意指人死後屍體異常甦醒,四處遊蕩,威脅活人的安寧。這裡所說的“若郎”,並非字面意義上的復活,也非藏族信仰中的某種神聖現象。它更接近於一種傳說,講述著某些因邪惡或飢餓而死的個體,其怨念未消,靈魂不甘,遂在屍體完好無損之時,化為起屍,繼續完成生前未盡的惡行或尋找遺失的口糧。
藏區的喪葬習俗,恰恰為起屍現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這裡,特別是城鎮地區,人們去世後並不會立即送往天葬臺,而是要先在家中停放數日,期間請僧侶誦經超度,舉行一系列繁複的葬禮儀式。屍體在家中至少停留三至七天,而正是這段時間,成為了起屍可能出現的預兆期。許多長者與天葬師都聲稱,他們曾多次目睹起屍的恐怖景象,而這些起屍並非突如其來,總是伴隨著一系列先兆。
那些即將化為起屍的死者,面部會異常腫脹,面板呈現出紫黑色,毛髮豎立,身上甚至會出現水泡。隨後,他們會緩緩睜開眼睛,坐起身來,繼而直立,雙手前伸,僵硬地向前奔跑。所有起屍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無法言語,無法彎腰,眼球固定不動,只能直視前方,身體筆直地前進。
若不幸遭遇起屍,它們會用那僵硬的手指觸碰活人頭頂,瞬間奪走生命,同時將活人轉化為同類。這種離奇而恐怖的現象,僅限於對活人的影響,對其他動物則毫無作用。人們普遍認為,起屍可分為五種型別,包括皮起、肉起和血起等,前三種因皮、肉或血的作用而起。對付這些起屍,有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使用刀槍劍戟等銳器刺傷其皮肉,讓血液流出,起屍便會立即倒地,不再構成威脅。
第四種現象,我們稱之為“鼓起”。這種現象之所以引發溼氣並帶來危害,其根源深藏於骨骼之中,唯有透過精準地擊打其骨骼,方能有所應對。而第五種現象,則有一個令人畏懼的名字——“志氣”。它之所以能讓死者化為起屍,竟是源於其身上某顆特定的痣。這“志氣”無疑是最為棘手的一種異象,因為在智慧之光尚未觸及它的本質之前,起屍會如脫韁野馬般四處肆虐,造成極大的恐慌。
相傳,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座寺廟的主持圓寂後,全寺的僧眾懷著敬畏之心,將其遺體安放在本寺的經堂之中。隨後,眾僧圍坐殿內,晝夜不息地誦經祈禱,連續三天三夜未曾閤眼。然而,就在第三天的夜晚,那些已念得筋疲力盡的僧眾終於忍不住紛紛倒地睡去,鼾聲此起彼伏。在這寂靜的夜晚中,只有一個小僧因膽小而不敢入睡,他目不轉睛地盯著住持的遺體。
到了下半夜,小僧驚恐地發現,那具遺體竟然緩緩坐了起來。小僧嚇得魂飛魄散,卻忘記了喊醒眾僧。而那些正在沉睡的僧眾,在突如其來的驚嚇中驚醒,拔腿就跑。結果,全寺幾百僧眾在一夜之間彷彿被某種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