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位讀書人入牢獄之中。”
“陛下,大夏以儒治國,仁義當先,立國至今,從未發生過這般駭人聽聞之事。”
“此等做法,是將儒道踩在腳下,不敬天意,更枉顧聖恩,懇請陛下,嚴罰顧錦年,釋放三千書生。”
李正平開口。
他義正言辭,將顧錦年直接怒斥一頓。
而隨著他開口。
當下,又有人站了出來。
“臣,有本啟奏。”
聲音響起。
永盛大帝依舊准奏。
“陛下,京都民怨四起,只因顧錦年殺儒囚文,甚至民間傳聞,上月之景,白虹貫日,預兆大夏王朝有大奸之臣。”
“如今百姓認為,顧錦年便是這大奸之臣,他所做之事,更是慘絕人寰,令人髮指。”
“此等行徑,就是在毀大夏之根基,滅文人之志。”
“僅因為討個說法,就殺儒囚文,若是以後顧錦年當真犯下滔天大錯,難不成還不可以指責一二?”
他激昂無比,甚至將話題牽扯到之前的白虹貫日上。
隨著他開口,百官都很安靜。
等待著永盛大帝回答。
“諸位愛卿,還有本參嗎?”
“既然要說,就一併說了吧。”
永盛大帝出聲。
他沒有任何一絲怒氣,但也沒有任何一絲喜色,平靜到令人根本看不穿。
雖然看不懂永盛大帝到底在想什麼,但這並不影響百官的上奏。
“臣,刑部尚書右侍郎有事啟奏。”
“顧錦年,假傳聖旨,殺儒囚文,視刑部為何物?視律法為何物?仗著國公之名,想殺就殺,想囚便囚。”
“如此一來,這大夏王朝是他們顧家的嗎?陛下,顧錦年此等行為,已經動搖國本,若不嚴罰處置,大夏岌岌可危啊。”
刑部右侍郎出面開口,抨擊的更加誇張,甚至都用上了動搖國本來形容。
足以證明,這幾天百官憋了一口什麼惡氣。
“陛下,臣也有事參奏。”
“臣不知道顧錦年獻了什麼策略,可三四日過去,江寧郡洪災愈演愈烈,百姓苦不堪言,難民堆積如雲,每日送京奏摺,皆是慘報,數以千計的百姓一日日逝去,臣倍感心痛。”
“顧錦年與江寧府商人有無勾結,臣不知道,但臣認為,他的策略計謀,存在問題,既不定江寧郡之難,又決不了糧災之禍,如今只因他人質疑一二,便做出如此天人共憤之事,請陛下嚴懲。”
戶部右侍郎也跟著開口。
“顧錦年所作所為,不允禮法,不顧儒意,不尊聖上,不敬天意,此乃不忠不義不仁不孝之人,為禮法所不容,還請陛下降罪顧錦年,以示效尤。”
禮部右侍郎也站出來了。
儒臣,刑部,戶部,禮部,全部開口。
外加上其餘人也跟著七嘴八舌說起來,除了兵部以及一些武將之外,基本上文官集團全部出面了。
“陛下,臣認為,顧錦年實屬紈絝,不過也沒有諸位大臣所言這般,請陛下酌情考慮,念國公為我大夏王朝立下赫赫功勞,小懲大誡即可。”
最終,有武官出面,為顧錦年開口說話。
只是這開口說話,並不是在幫顧錦年,反倒是在害顧錦年。
小懲大誡是什麼意思?
無非就是說,顧錦年是真的有錯,必須要罰,但國公的面子也不能不給,意思意思就好。
畢竟文官集團心裡也清楚的很,想要靠這件事情扳倒鎮國公?
想什麼東西呢?
看著滿朝文武你一句我一句。
永盛大帝依舊不說話,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