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候,就算你是在做好事,他都能挑出刺來。
更何況,大夏境內,除了京都一些讀書人,其實很多地方的讀書人,對這個顧錦年都充滿著一種原始敵意。
其原因就是身份問題。
顧錦年是權貴之後,這是先天的敵意。
大部分讀書人都是寒門,階級上就有明顯的對立。
如果顧錦年也出身寒門,而且辛辛苦苦讀了十年二十年的書,有朝一日出名了,或許還會贏得不少人好感。
可偏偏顧錦年是大夏權貴。
這樣的人,突然開竅了,是很多人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尤其是顧錦年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名揚天下,更是讓他們心裡不是滋味。
早在之前,就有些風言風語,說顧錦年兩次為民伸冤,存在著一些不為人知的貓膩。
不過這些言論在當時並沒有被人認可,畢竟拿不出任何證據,再加上顧錦年的名望在那個時候極大。
這種言論也就是一些人私底下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