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的微光透過輕薄的晨霧,灑在小鎮的街巷間,給這經歷了災難卻又充滿希望的地方添上了一抹柔和的光暈。逸軒府中,眾人也如往常一樣,早早起身,準備開啟新一天的忙碌。
逸軒站在庭院中,看著那已經修繕好的幾戶人家的方向,心中滿是感慨,對身旁的翠兒說道:“翠兒,看著那些屋子一點點恢復生機,真覺得咱們這段日子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呀。”翠兒微笑著點頭回應:“是啊,不過咱們可不能停,還有許多事兒要做呢。”
今日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完成剩餘受災房屋的修繕,同時,逸軒和翠兒還計劃著在這重建的過程中,進一步融入小鎮的民俗文化元素,讓小鎮不僅在外觀上煥然一新,更在內涵上彰顯獨特韻味。
工匠們依舊幹勁十足,他們來到了張大叔家。張大叔家的屋子面積較大,受災情況也頗為複雜,牆面多處開裂,屋內的地面也因為水淹變得坑窪不平。老工匠仔細端詳後,指揮著眾人先從地面著手,他說道:“這地面得重新夯實了,然後鋪上咱們鎮上特有的青石板,既好看又耐用,還能體現咱小鎮的特色呢。”年輕的工匠們便紛紛拿起工具,開始清理地面的雜物,一鍬一鍬地把鬆軟的泥土挖出來,再運來沙石進行填充、夯實。
另一邊,負責牆面修繕的工匠們則小心地剔除那些開裂的部分,用新的磚石和特製的黏合劑重新砌牆。一位工匠邊幹活邊對旁邊幫忙的村民說:“咱這砌牆可有講究了,每塊磚石的擺放角度、縫隙的大小都得拿捏好,這樣砌出來的牆才結實又美觀,就跟咱小鎮做人做事一樣,得講究個實實在在、規規矩矩。”村民聽了,連連點頭,跟著用心地學了起來。
逸軒在各個施工現場巡查之餘,還忙著和幾位擅長繪畫、雕刻的手藝人商討如何在房屋的外觀和內飾上展現民俗文化。他們來到一處剛修好主體的屋子前,逸軒指著牆面說:“我想著能不能在這上面繪製一些咱們小鎮傳統節日的場景呀,像端午賽龍舟、中秋賞月會,讓人一看就知道咱們小鎮的熱鬧和風情。”手藝人聽了,眼前一亮,說道:“公子這主意好啊,咱們還可以在門窗的木雕上也融入這些元素,刻上些寓意吉祥的圖案,比如龍鳳呈祥、花開富貴啥的,那可就更有韻味了。”
翠兒則帶著一群鎮上的姑娘們,忙著收集各家各戶留存的老物件,那些帶有歲月痕跡的舊陶罐、古樸的剪紙作品、繡著傳統花樣的手帕等等,打算挑選出合適的,佈置在修繕好的屋子中,作為民俗文化的展示。姑娘們嘰嘰喳喳地討論著:“這個陶罐上的花紋可真別緻,放在客廳的架子上肯定好看。”“哎呀,這剪紙一看就是老手藝人的作品,可不能落下呀。”翠兒笑著在一旁提醒大家:“都仔細些,這些可都是咱們小鎮的寶貝,要好好利用起來呢。”
晌午時分,飯菜的香氣再次飄滿了整個村子。逸軒母親帶著婦女們送來了精心準備的午飯,今天除了有豐盛的菜餚,還特意做了一些用小鎮特產食材製作的糕點。逸軒母親一邊給大家分著飯菜,一邊說:“大夥嚐嚐這糕點,是用咱自家種的糧食,按照老方子做的,吃著可有咱小鎮的味道了。”大家嚐了之後,都讚不絕口,紛紛誇讚逸逸軒母親的好手藝,一時間,歡聲笑語在飯香中迴盪。
午後,陽光明媚卻並不熾熱,正是幹活的好時候。在工匠們和村民們的齊心協力下,張大叔家的屋子有了很大的進展,地面已經夯實平整,鋪上了青石板,踩上去堅實又有質感;牆面也砌好了大半,新砌的部分與原來保留的部分完美銜接,看上去渾然一體。而那些手藝人也開始在幾戶已經修好的屋子上進行繪畫和雕刻創作了,只見他們拿著畫筆、刻刀,專注地在牆面、門窗上施展著自己的技藝,一幅幅精美的畫面、一個個生動的圖案漸漸呈現出來,讓屋子彷彿有了靈魂一般,充滿了小鎮的民俗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