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就這麼能活,足足經過九代皇帝!憑啥啊!!
張蒼看著始皇的目光可就太害怕了,不是,陛下這該不會把我切成片去煉藥吧!天幕害我啊。
[而吳起可以算得上是戰國初期的第一戰神。
嗯,真正的戰神,沒有任何貶義那種。
吳起訓練的魏武卒,身披三重甲,持戈佩劍,操十二石的弩,帶五十支箭,攜帶三天口糧(連盔甲帶裝備大約五十斤左右),半天能急行百里(相當於現在的四十公里左右)。
而前面我們提到的陰晉之戰就是吳起指揮的。此戰控制了崤函地區,將秦國壓縮在了華山以西的無險可守地帶。]
[魏國的地理資源也好:土地肥沃、河東之有好幾個大鹽池儲量巨大而且開採加工很方便。
眾所周知人不吃飯會死、不吃鹽也會死。而魏國此時兩樣相對於其他國家完全佔優勢。而鹽自古以來就佔稅收大頭,歷朝歷代對於私鹽販子都是寧殺錯不放過。
而魏國的中條山脈是我國冶鐵的發源地之一,河東的銅礦資源在當時也名聲在外。
高階的技術加上豐富的儲量,使得魏國在農具和兵器佔巨大優勢,而農具佔優勢的情況下又會帶來耕地面積的增長,進而帶動糧食的增產。]
[而隨著變法的開始,魏國先是一舉殲滅中山國。
而後聯合韓趙進攻齊國,斬首三萬,俘獲兵車兩千輛。
隨後還是聯合韓趙三國攻楚,大敗楚軍。]
[而隨著魏文侯,李悝的接連離世,魏武侯繼位,但魏武侯在繼位之初,仍然還是按著變法的路子在走,直到魏武侯九年,吳起正在向秦國腹地推進的時候。那個熟悉的畫面又來了。
公叔痤讒言,魏武侯懷疑吳起,導致吳起投楚。而吳起接下來的故事,我們留到楚國時候再講。
而公叔痤與吳起的矛盾很簡單,守舊派與變法派的矛盾。
主導變法的李悝死了,支援他的魏文侯死了,現在你吳起要麼走,要麼死,這國家還是得回到當初的日子,由我們貴族治理!]
[而隨著吳起投楚,魏軍真的應了那句話,再精銳計程車兵遇到豬一樣的統帥,也不過優秀將領帶領的一群農夫!
接下來魏國的戰績那不說十戰十敗,那也是十戰九敗。
而隨著守舊派的迴歸,曾經的變法戛然而止。魏國還是曾經的那個魏國。]
[而對於魏國是什麼時候開始衰敗的,網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理論,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
魏國的衰敗是從他一開始的戰略就錯了。他們的目光一直放在逐鹿中原,眼光一直看著中原之地——也就是河內地區。
至於原因嘛!
第一:這塊地方自古是華夏正統、發祥地,政治上的意義也比較高。
第二:土地肥沃。
第三:地勢平坦,好進攻!
第四:在這塊的都不是什麼大諸侯國,軍事力量也不強。一旦開戰損失小,收穫大。
在經濟、成本與政治的三料美味下,魏國終究沒有能夠扛得住誘惑。]
[但是吧,你魏國知道這裡好,沒道理其他國家不知道?
你佔領這裡那就得花百倍的心思才能守下來,畢竟當初你打人家好打,現在其他國家打你,那也好打,一馬平川,騎兵一個衝鋒就來了。
你防守的成本都快趕得上收穫了,運氣差的時候還得倒貼兩個,可又捨不得丟掉,不丟吧,偶爾有賺,丟吧,這麼多年的成本全虧了。
就像快餓死的人碰到一個有毒的饅頭,吃等一下會死,不吃立刻就會死。
死迴圈,無解。
所以有一種說法,要是當初他們如果放在關中平原,那可就沒後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