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李氏割據夏州之始”。】
【後唐廢帝清泰二年(935年),李彝超卒,其弟李彝殷代為定難軍節度使。】
【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滅後唐建後晉,李彝殷上表歸附,授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後晉出帝開運元年(944年),李彝殷出兵幫助後晉攻打契丹,後因功被授為契丹西南面招討使。】
【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滅後晉建後漢。】
【乾佑元年春二月(948年),漢隱帝即位,詔李彝殷為定難軍節度使兼侍中。】
【乾佑二年(949年),後漢將靜州歸入定難軍,至此,拓跋部始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拓跋李氏統治區域擴大。】
【廣順元年(951年),後周滅後漢,周太祖為了拉攏拓跋李氏,詔封李彝殷為隴西郡王,但是李彝殷並未接受冊封,而是選擇遣使歸附北漢。】
【其時北漢勢弱,後周對拓跋李氏採取軟硬兼施的政策。】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後周加封李彝殷為西平王。】
【顯德四年(957年)冬,李彝殷叛漢歸周,正式接受西平王的冊封。】
【建隆元年(960年) ,宋太祖建北宋,李彝殷上表祝賀,並且為避太祖父的名諱,改“殷”為“興”,太祖加封李彝殷為太尉,位列三公。】
【陳師道評:“宋初職備三公者,內則趙普,外惟彝興,彝興以藩鎮領之,尤異數也”。】
【建隆元年(960年)三月,李氏協助北宋軍隊攻打北漢。】
【建隆三年(962年),李彝殷向宋上供馬匹,這也是在實質上正式歸順於宋。】
【乾德五年(967年)秋,李彝殷離世,宋廷追封李彝殷為夏王,其子李光睿權知州事,為避宋太宗諱,改“光”為“克”,繼任定難軍節度使,加檢校太保。】
【李光睿死後,李繼筠繼任定難軍節度使,並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率軍助北宋滅了北漢,徹底結束了五代的割據局面。】
【李繼筠死後,其弟李繼捧繼位,李繼捧於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率部投降北宋,並且將夏、 銀、 綏、 宥之地獻於宋,北宋嘉之,授其彰德軍節度使。】
【但李繼捧歸降北宋的行為引起其族弟李繼遷的不滿。】
【李繼遷憤而出走,依靠著李氏的威信力,在夏州 以北聚集了大批羌族勢力。】
【“西人以李氏世著恩德,往往多歸之”,並以通婚的方式與南山党項野利氏及遼結成了反宋聯盟。】
【983年(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遼統和元年)五月,由於李繼遷繼續侵擾宋朝河西諸州,銀、夏各地無寧日。】
【宋太宗令銀、夏、綏、宥都巡檢使田欽祚與西上合門副使袁繼忠率兵巡護河西諸地。李繼遷從柞嶺率領部眾侵襲宋軍,兩軍戰於葭蘆川,李繼遷大敗,丟盔棄甲逃走。】
【同年九月,李繼遷聽說田欽祚、袁繼忠屯兵三岔,控制了通往夏州的要害,暗地裡率兵攻打,沒能取勝,於是退入狐狢谷,田欽祚率軍出萬井口追殺李繼遷。】
【十二月,宋太宗詔綏、銀、夏等州官吏,招攬逃到邊界以外的農民回到家園繼續耕作,實則是為了招攬李繼遷轄地的農民,以對李繼遷釜底抽薪。】
【李繼遷於是糾合西戎部眾,合兵二萬人攻打宥州。宋巡檢使李詢率所部蕃漢兵馬將李繼遷擊退。】
【984年(北宋雍熙元年、遼統和二年),李繼遷因為攻打宥州不勝,故而仍駐軍地斤澤。】
【五月,李繼遷令其弟李繼衝前去煽動引誘河西諸蕃部。】
【党項咩嵬族酋領魔病人乜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