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因為趙匡胤要遷都。】
【開封地,趙光義作為最高行政長官,掌管中樞十五年,他再廢物,也該拉扯起一班自己的勢力了吧?】
【更不用說趙光義“很有能力”。】
【趙光義可能是校長的師傅,大家都一樣: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趙匡胤遷都有很多原因。】
【一:北宋的經濟中心(江南)、政治中心(開封)、軍事中心(西北、東北)。
三地分離,一般來說,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應該為一地,至少不能相距太遠。
否則,有權的想搞錢,有錢的想要權。
得不到就毀掉。】
【是吧,大明。】
【二:開封無險可守。
開封雖然是水陸交通樞紐,四通八達,但因為地處平原,除了北臨黃河之外其它三面均無險可守。也就是說,只要敵軍渡過黃河,京師開封馬上就會面臨致命性威脅,尤其是河北平原已經被契丹佔據的情況下。】
【用趙匡胤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欲據山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
【政治中心不可能去將就經濟中心,錢沒了可以再掙,命沒了是真沒了。】
【趙匡胤準備先遷都洛陽,再遷長安。】
【與軍事中心重合,只要手裡有兵,一切都會有的。】
【其次,也是為了解決冗兵的問題。】
【邊境要防禦西夏,契丹。
開封作為首都,又無險可守,也要準備大量兵力。】
【三:則是削弱趙光義的勢力。】
【故土難離在今天只是一個形容詞,但在古代是名詞。】
【世家大族也好,官員也罷,賴以生存,安身立命的就是土地。】
【金銀財寶可以帶,土地怎麼帶走?】
【更不用說國都已經遷移的情況下,原先值一百金的土地,現在只能賤賣。】
【畢竟虛高,因為是首都的土地。】
【貴點也正常。】
【但是吧,趙匡胤鐵了心要遷,百官是鐵了心不幹。】
【起居郎李符上書列舉了八條遷都洛陽的不便:
洛陽經過唐末、五代的戰爭破壞已經破敗不堪。
洛陽的宮殿也已經殘缺不全。
洛陽也沒有祭祀的配套裝置。
百官的辦公區域也沒有。
洛陽地區的經濟條件較差,無法供應朝廷。
洛陽的糧食不足,供養不了數量龐大的軍隊。
洛陽的軍事壁壘不完備。
巡幸洛陽的車隊過於龐大,不好操作。
李符列舉了八條困難直接就是要打消趙匡胤巡幸洛陽的想法,目的還是給趙匡胤遷都的想法潑冷水。】
【但趙匡胤理都沒理,計劃照常執行。而且,到了洛陽待著就不走了,直接就是要常住的節奏。鬼都知道,趙匡胤這是鐵了心要遷都,和當年北魏的孝文帝玩的是一個套路,先將大家騙到洛陽再說。】
【遷都這事和改朝換代一樣,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百官們才不願意自己的利益受損。】
【所以,肯定會有人站出來反對趙匡胤,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就是代表:
“開封有汴河之利,供養幾十萬軍隊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如果陛下遷都洛陽,糧食問題怎麼解決?
何況,國庫、禁軍都集中於大梁,這一格局已經維持了好長時間,怎麼可能說變就變。”
李懷忠的意思總結起來就是:遷都洛陽於大宋來說,沒一點好處,還是算了吧。】
【趙匡胤照樣沒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