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吧?
居然把劇情記得這麼熟練……我是不是該誇您記性好?
————
【而且如果真按第二種記載,誰能幫我解釋解釋橋怎麼來的?橋從濟南城頂又是連線到哪裡?朱棣怎麼騎馬過去的?】
【人家分紅海,朱棣分河是吧?】
【而且這個工程量是特別耗大的,不僅要挖溝渠引河水還要挖溝渠圍城。】
【怪不得華夏是基建狂魔,原來是有基因的。】
【河離濟南城大約六公里。】
【濟南城周長數公里,高度約為11米左右,有四個門,還有垛口3350個。】
【算算這個工程量。】
————
【第二個版本大同小異,不過從鐵鉉詐降改成了南京談判使者。】
【嗯,就是那個倒黴的李得成。】
【李得成邀請朱棣到城內議和然後被鐵鉉陰了,拋石機差一點就砸中了朱棣,只是砸中了他騎的馬的馬頭。】
————
【第三個版本就是在之上的版本加了一幕鐵鉉高掛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神牌。】
【說朱棣猛攻濟南,鐵鉉手書:太祖高皇帝靈位在此,掛在城牆之上,朱棣就不敢強攻濟南了。】
————
大明 應天府
朱元璋來回審視,惹的文官皆是不敢抬起頭來。
若是陛下問一句,你看啥?
該怎麼回答?怕不是無論怎麼回答都是一個死字,陛下指不定想殺個人解解氣呢,可千萬不能去觸黴頭。
朱元璋倒沒有文官想的如此可惡,他只是在想到底是不是所有文官都這麼蠢……這故事實在是錯漏百出……
————
【第二件事:平安吳傑等人已經從真定向東發起進攻,已經到達了滄州的單家橋安營紮寨。】
【並且派兵南下準備攻打德州,於是朱棣怕了,連忙從濟南跑了。】
【第三件事:鐵鉉,盛庸趁著夜色掩護暴打朱棣,燕軍大敗向北逃竄。】
《該記載來自《明史紀事本末》:鉉及盛庸等兵乘勢追之,遂復德州,兵勢大振。上即軍中擢鉉為兵部尚書,贊理大將軍軍事。封盛庸為歷城侯。》
【鐵鉉盛庸追殺朱棣,盛庸收復德州,朱允炆提拔鐵鉉為兵部尚書,給盛庸封侯。】
————
【打臉開始了,準備好了嗎?】
【即便這幾本也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先拋開,假定他們說的都是真的,那是什麼情況呢?】
【燕軍從白溝河到德州再到鏵山連續作戰一個多月,按路線此時已經至少行軍了五百公里以上的距離,然後又馬不停蹄實行土方作業水圍濟南,又對濟南實行了三個月的圍攻。】
【而此時朱棣已經離自己控制地很遠了,朱棣對濟南進行的三個月圍攻期間,平安吳傑的前鋒已經到達了滄州的單家橋(今叫單橋)。】
【真定 滄州 濟南——德州。】
【剛好組成一個倒三角。】
PS:如下。上北下南。
(真定). . (滄州)
.(德州)
.(濟南)
【然後兩軍夾擊,燕軍北逃,南軍收復德州,並沒有記錄斬首俘虜多少,也沒有記載朱棣一方的任何將領被殺或被俘。】
【朱棣一方記載為:決水圍城,監控濟南,運德州糧食走,運完撤軍回北平。】
【而文人這一方:詐降差點殺了朱棣,水漫金山圍濟南,狂攻三月,朱棣狼狽逃竄。】
【如果按文人一方記載,那朱棣遷徙山東新附義勇軍及其家眷和運走德州輜重的事情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