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將眼淚憋了回去,鼓足勇氣想反駁、大罵曹丕。但眼見四下無人,曹丕手還按在劍上,瞬間沒了心氣,又哭了起來。
曹丕怒了:“還哭”
“我就給你一炷香時間考慮!”
“哭也要算時間的!”
————
【其二,靖難之役說白了就是皇室內亂,朱允炆禪讓了朱棣該怎麼稱呼他?】
【太上皇?不僅差輩了也不合禮法。】
【侄上皇?這不吉利啊,瞬間就想起石敬瑭的兒皇帝和劉崇的侄皇帝。】
【那用二王三恪制度給朱允炆封個王、公、或者侯之類的行不行?】
【也不行啊,二王三恪是新王朝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給予王侯名號,贈予封邑,祭祀宗廟,以示尊敬。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表明正統地位。】
【朱棣和朱允炆是同宗,朱棣要用二王三恪給朱允炆封侯,那不是明著告訴天下自己是造反的嗎?
何況用二王三恪就意味著朱棣必須要改國號,朱棣敢改嗎?
比如改國號為燕。
他敢改,宗室親王、野心家可就要打起旗號反他了。
即便朱棣真的改了,也平定反叛了,死後他可就不是明太宗了,而是燕太祖了。
如果下去碰見他爹怎麼辦?】
【更假如要是有朱家人打起大旗反朱棣並且成功有一塊地盤割據自立,那他們會怎麼稱呼朱棣一朝的各位皇帝呢?
我想應該是偽燕太祖,燕文王、燕昭王、燕章王、燕睿王、燕純王、燕敬王、燕毅王、燕肅王、燕莊王、燕貞王、燕悊(同“哲”)王、崇禎。】
————
大明 成化、景泰至崇禎年間
文人們醍醐灌頂,思路猶如泉湧,紛紛感慨自己太沒有想象力,還得是後輩,看看人家編的,再看看自己編的。
撕掉,全部撕掉,就按著後輩這個思路寫,哈哈,朱棣你就等著身敗名裂吧。
平行時空《十七評明史》:明史在我國曆史上是公認的沒有可信度,甚至比晉書的可信度還低。
據不完全統計,在不同時期的明史記載中加起來,朱棣進入皇宮前總共派出約十萬人互不統屬的小分隊對建文帝實施殺害,包括但不限於:火燒、毒酒、砍頭、溺斃、活埋、吊死等等方式。
而且按照他們的記載,經歷這些的建文帝居然毫髮無損,之後將皇位禪讓給朱棣。朱棣改國號為燕,封朱允炆為延恩侯。
並且朱允炆又再次經歷了朱棣派遣人手所進行的數萬次暗殺行動,並且成功躲過,還流亡到海外招攬兵馬反燕復明。
但我們都知道明朝就是明朝,朱棣就是明太宗,建文帝的屍骨就葬在南京城外。
諸多文人的記載與史書完全相背不說,甚至他們互相之間的記載都完全不相同。
十七覺得他們應該是在寫話本小說而非史書。
————
大明 建文四年初
齊泰、黃子澄失魂落魄,雖然從後輩開講就知道敗了,可真聽到南京城破的訊息,心裡還是接受不了。
自開戰以來一敗再敗。
燕軍過長江。
南京城沒人守。
皇宮大火。
陛下不見了。
齊泰緩步朝著南京的方向走去,黃子澄大喊。
“尚禮,你要幹嗎?”
“陛下是派我等來此募兵的,你要往何處去?”
齊泰停下腳步轉身看著黃子澄,哈,曾經我罵他是個廢物,可現在看來我和他一樣,都是個廢物。
“沒用了,停下募兵,少死些人吧。”
“若是早兩年,或許還能搏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