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二千,到時候順著汶水南下,還能再聚兵四千。有此軍勢、勝負有未可知。
但營中最後的實力派周鳳卻不認同,他很現實的和二人說:
“濟北國本就是小國、地乍人稀,全國攏共不過四萬戶,口不過二十萬。原先集兵四千,已經是十戶抽一丁了,如果還要再徵三千,那真的是要把濟北國抽沒。”
要知道這當兵打仗的都得是壯勞力,而濟北國可能也就是五萬不到的青壯年,再加上大多數青壯年又是豪族的附庸不會被徵募,也就是說如果這波濟北國再死上個四千,前後死亡八千的規模,可以讓整個濟北國鄉野都再無青壯。而要知道一戶的生計可就指望這些青壯呢?他們都死在這,那他們的家人也活不下去。
周鳳雖然出自豪族,但還是不忍心自己的鄉黨就這麼被消耗。但讓他反對的更關鍵因素是,他覺得不值。戴祈和李臣還要打的原因,雖然沒明說,但周鳳一猜就知,無非是因為二人是此戰敗的直接主將,就這麼回去,命能不能在不清楚,但前途肯定是沒了,那還不如現在在賭一把,在和後方要兵,再戰。
這就和玩博戲的賭徒一樣,輸光本的人從不會想著就此罷手,而是會借錢再接著賭,想著一把翻本。
周鳳能理解二人的想法,但對不起,他不能陪這二人去瘋賭。他手下這一千兵是他的家當,兵在,他周家的權勢就在。又何必與二人一起冒險。
最後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就只能陷入僵局。周鳳是營內最大的實力派,他不同意出兵,那就出不成。而戴祈又受陳珪臨危託名,有大義,他不說撤軍,周鳳也不敢拉著兵回去。
但三日的僵局終於隨著泰山賊騎兵抵達的訊息結束了。
戴祈和李臣再也不說什麼固守待援的話了,現在已經到了能不能活著的地步,翻盤的事就別想了。
他們都是聰明人,當他們得知,泰山軍是從西面度過汶水的,就猜到西面的魯國兵大抵是無了。本來他們也是打算派人去聯絡魯國兵,想讓其東進直接進攻泰山賊的奉高據點,但他們人還沒派,魯國兵就指望不了了。
沒辦法,那就只能撤退了。好在他們船隊就在紋水上,只要上了船,他們就安全了。
所以當張衝那邊吹響召兵號角,濟北國大營也在準備著撤退。他們將病重的濟北國相陳珪送上了步輦,就開始組織撤退軍序。
這撤退要想順利,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必須得有斷後部隊。沒有斷後部隊在前面擋住敵人的進攻,想有序撤退那就是做夢。
但沒人想做斷後的,因為這活不僅危險還要求高。危險是很容易理解的,畢竟能斷後的,肯定不會留多少兵給你。那以弱兵抵敵眾兵,那可不就危險嗎。但這活還特別考驗人,想象一下,當你的袍澤已經陸續安全了,你還在戰場上朝不保夕,你想不想跑?你會不會憤恨,憑啥活路的機會給別人,自己留下來送死?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換源app,.huanyuanapp 安裝最新版。】
所以啊,一般斷後的部隊,要不就是不受主將待見的非嫡系,要不就是善守的勁旅。而且,一旦你做了一次斷後,那對不起,以後所有斷後任務都會交給你。這就是一事不煩二主。
所以當撤退時要選擇斷後部隊,眾將都齊齊將目光投向了周鳳,因為他完全符合斷後的條件,有實力還不受待見。
但周鳳也是內心強大,那麼多人盯著他看,他就能若無其事,一動不動,就是不表態。因為他知道,時間是站在他這樣有實力的人這邊的。
果然,最不能等的戴祈主動提議,抽籌決定誰作為殿後部隊。李臣和周鳳一人從他手上拿一根竹籌,誰的短,誰就負責殿後。李臣沒問題,周鳳也不好明著拒絕,遂統一決定抓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