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五星(3 / 4)

答桉,就是這天下為什麼變成了這樣。

這種討論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前漢末世時,天下綱常大亂,民不聊生時,士族們就討論過這樣的問題。

當時天下以天命不在漢,以漢再受命的方法,選賢人居其位,來改變漢運中衰,消除災厄,而這位賢人就是王莽。

王莽無疑是最符合士族賢人標準的聖王,相信賢人在位,可以使天下重回太平,這也是士族們推舉王莽代漢的原因。

但新莽十年,天下反而更亂了,而光武皇帝再興漢室,讓所有士人都知道,這漢家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屬,神器不假他姓。

此後漢室為天命一直深入人心,這天下也因太平而越發穩固。

但自桓帝起,這天下就又開始亂起來,而這一次對輔漢士大夫們來說,是又一次衝擊,而這一次關於天下如何再太平的討論,開始席捲士族間。

光何夔知道的就有鄭玄說、何休說兩種討論。

何夔躬耕在東莞,離北海國很近,就曾經參加過經學大師鄭玄的講經會,至於何夔為何能入?還是袁術帶的,他與袁氏是親戚,家族雖然沒落了,但這個關係還在。

鄭玄透過註解《六經》,以微言大義的方式,告訴同輩們,君為臣綱,臣要有德,以及一切禮樂征伐出自天子。以此為準繩,那天下就會重回太平。

換言之,作為臣子不論何種情況都不能犯上,而黎庶即便餓死也只能安為餓殍,也不能反抗。如此,天下將永遠太平下去。

初一聽此論,何夔覺得滑稽天下,惡犬餓了尚會撲食,何況是人?當其飢餒,想使他不反抗,那怎麼可能?後來何夔又一想,以鄭玄的意思是,如能使民教化,讓他們有縱然餓死也不失臣節的覺悟,那天下可不就是太平了嗎!

這讓何夔更加鄙薄鄭玄,原來在彼輩眼中,教化百姓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安於做餓殍,無恥。此後何夔就開始自己尋找致力太平的答桉。

之後何夔在朋友的介紹下,去任城國樊縣聽過一場何休大經學師的講經會。同樣是對《春秋》微言大義來詮釋,何師提出了一個“衰亂世”、“昇平世”、“太平世”的轉變。

何大師說這天下就是由亂轉治,再又治到亂的,此為天命,誰也強求不得。反而如鄭玄這種名教醜類,曲解經義,妄圖尋一個萬世太平,豈不知越是如此,天下越會大亂。

沒錯,何休和鄭玄是死敵,道統之敵,互相視之為異類。

何夔聽了何休的話,深表贊同,倒不是因為他們都姓何。而是作為一個躬耕於野計程車子,何夔能更多的接觸真實的底層社會,對他們的苦難也更有同情,反而是那些不識五穀,將下視為牛馬的高粱門宦才會信鄭玄那套東西。

當然,也不是他們信,而是他們要讓下面信,這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同樣的,他們也不是說不信何夔的這套。他們最希望的狀態是,下面的牛馬信鄭玄,上面的陛下信何夔。

何休既明此,就知此亂世者當出英雄,為天下再開太平。和關羽認為的一樣,他也認為張衝就是這個終結亂世的英雄。

因為早有讖緯預示了張衝此人就是天命之人。

“聖人受命必順鬥,張握命圖授漢寶。”

此言為留侯張良獲黃石公之書,輔左漢室的讖緯。可見漢家命圖為張氏代天所授,今劉氏無德,張氏也將代天收回符命,所以亂世者必張也。

還有第一句“聖人受命必順鬥。”

那是不是說,這天下要歸為一個叫阿斗的人呢?

非也!這種直解讖緯,讖面之人,必然是為英雄前驅者,龍隱於澤,必示人以凡,先有潛龍或淵,才能最後龍飛九天。

那如何解這句?

此世計程車族子弟都精通讖緯,因為這是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