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可能不多了。這也是難免的。去年張衝帶著泰山軍出山,轉戰魯中南,殲敵數萬,硬生生將這片地區的漢軍消滅殆盡。
也因此,即便張衝帶著主力部隊北上河朔,魯中南根據地依然可以靠著護田兵們維持一方。
但隨著時間過去,漢室那邊顯然也針對此地做了調整,不僅選派了一批精幹大吏坐鎮地方,還在重新構建新的軍隊部曲。
如此一來,軍力稍顯薄弱卻又莊田眾多的魯中南就成了這些關東新軍閥們的肥肉,人人都想來吃一口。
張衝估計,不是因為他在北方連線大勝,沒準這幫豺狼早就撲上來了。
想到這裡,張衝知道在魯中南設定一個都督就刻不容緩了。
但選擇誰呢
說來現在張衝麾下也是人才濟濟,如關羽、張旦、丁盛、于禁、董訪可以為軍一方,有李大目、典韋、徐晃、李虎、蔡確、郭祖、潘璋等可以為他陷陣衝鋒。
至於像度滿、何夔、陶黯、範常、嚴莊、高升等可為他出謀劃策,甚至統集糧秣,排程物資,他也有諸葛珪、荀攸等人。
再加上其他搞文藝的,剛剛受降的,可以說是文臣武將車載斗量。
但誰能主持魯中南的局勢,要面對曹操、司馬和、陶謙以及魯西南等地的郡守
張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關羽,畢竟此君已算是他麾下第一重將,無論是軍功還是資歷都能有資格代表他坐鎮奉高,主持魯中南軍務。
但這次北伐,關羽暴露出的多項問題仍然讓張衝有些顧慮,他決定先回鄴城,再好好想想。
沒錯,張沖決定從廣宗撤軍回鄴城了。
一個是現在對河北黃巾的整編工作大體完成,除了揀選出的萬餘精銳會被帶著佈置在鄴城附近訓練,剩下的十萬多黃巾軍都將會被送往魏國和趙國的廣闊平原地上屯墾。
也正是有了這些既有軍事經驗,又離開務農沒多久的有生力量填充地方各公社,張衝才敢放心抽調出一萬五千人的護田兵入軍。
撤軍的另一個方面是,廣宗雖然臨靠清水,也能轉運。但到底是前線,百姓幾乎無心生產,全靠外界輸送糧草。所以在張衝入廣宗之前,廣宗就已經發生過幾次糧荒了,顯然廣宗不是一個久留之地。
於是,張沖決定將廣宗大部分百姓和道徒以及河北黃巾皆遷往更安穩的趙魏之地,只將廣宗作為一處前線兵站。
畢竟相比於廣宗,張衝所定的鄴城顯然更適合作為根據地。
實際上,在張沖決定回鄴城而不是回邯鄲,就已經說明,在後面一段時間內,北向攻伐要暫時告一段落了。
在張衝的心中,他後續的安排是打算在鄴城稱王建制。
沒錯,之前張衝一直不這麼做,不是什麼擔心槍打出頭鳥。到張衝這個體量,他即便不稱王,也必然是漢室首要的打擊目標。
張衝不稱王,只因為一點,那就是他還沒有能處理與太平道之間的關係。
後世人普遍看不起黃巾軍,但張衝卻深刻明白黃巾軍那豐富的人力資源對他到底有什麼意義。
且不說那萬餘精兵和那十萬多的屯墾兵,就說自此以後,他們泰山軍將挑起反漢勢力的大旗,真正的成為天下窮苦人唯一的希望。
為了最大程度發揮這樣的大義,稱王建制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樣才能以示和漢室不兩立的決心。
而且到了他這個程度,他如果不再往上做,他下面的軍吏們也會沮喪。
於是,在知道關東形勢將會有大變化的張衝,即刻帶著十五萬兵丁人口一路西返,向著鄴城迴轉。
而張衝打算建制的訊息,也透過他不斷小範圍的單獨談話而在泰山軍上層傳開了。
對此眾將無不欣喜若狂,就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