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因為缺乏執政能力,也多是唱喏,所以天下大事一般都是他和許相說了算。而自他將許相壓服後,這天下事直就是他一人所畫耳!
但今天呢徐州還好,許相是和他說過的。雖然最後的冊封要比他原先認為的要重,但這並不礙事。但青州這件事就非常詭異了,他從頭到尾都沒聽說過這件事。
他為何出來反對呢除了因為一個政治家的操守之外,更多的是一個政客對於權力鬥爭的下意識動作。
你何進弄了一個他不知道事出來,不管你後面有什麼謀劃,我肯定要先反對呀。
現在何進問他該如何籌劃青州局勢,袁隗仔細想了想,還是道:
“此事易耳,青州賊患看著熾烈,但已從原先的娥賊淪為盜賊。前者視死如歸,後者以利相合。所以縱是勢大,也是一盤散沙不足為懼。彼輩有外敵在,尚可抱團取暖,一旦外安,必生內亂。所以與其剿不如守。可擇一良吏坐鎮濟南,招撫樂安、平原、濟南三郡宗長,屯糧秣,練精兵,一旦司馬和等人有事,便可傾軍南下,一戰可擒。”
袁隗不愧是政壇常青樹,具有出色的戰略視野,一眼就看出了所謂司馬和等人的虛實。
對面一味求封,必然是因為司馬和尚不具有壓倒內部勢力的威信,所以才如此急求。
在場的這些公卿們雖然更樂衷於爭權奪利,但在見識能力都不差,知道袁隗這樣做還真的是好辦法。
但現在問題來了,濟南已經算是敵佔區了,誰會願意去誰又有能力去招撫地方宗賊現在都是一個問題。
而且這個還和之前讓陶謙去徐州做鎮還有本質區別。陶謙自己就是一武將,又是丹陽人士,有宗族依靠,和徐州地方的大族世家也有網路。所以才能坐穩。
而現在派去濟南的,先不說能力要不差於陶謙,就在人情練達這一塊也要非常出色,不然去了也是送死。
但這樣的人去哪找呢
就在眾臣議論紛紛的時候,袁隗突然想到一人,於是他對小皇帝道:
“我看讓曹操去就很好。”
曹操
一時間眾臣更是議論紛紛。
這次大夥不是反對,而是覺得袁隗這個建議真的是太好了。
論能力,曹操是沒得說的,從河南戰場一直到河北戰場,再到後面的兩次東西兩京大戰,曹操的軍事能力都表現得凌厲。
按理說這樣的良將不應該充分發揮在西線戰場嗎為何要放到青州那塊邊邊角角
理由不復雜,就是這些人覺得曹操不能再用了。
先是一個是,不論他在倒宦行動中出了多大力,都還是不能改變其就是宦官子弟的事實。隨著他在西線戰場立得功越多,關東世家武將們對他的反感就越深。
就像那曹操的死對頭鄭泰說的那樣:
“他什麼身份也配和我等公族子弟一起受賞”
這還是一個,更有一個是,兩邊在戰場上難免結了怨了。之前一次戰鬥,就是讓曹操孤軍深入,而友軍近在咫尺卻不相救。
對於前線的這些蠅營狗苟,朝中大佬們都看在眼裡,知道後面不將曹操調出西線,後面真沒準要逼得人家叛逃關西了。
本來他們對曹操的後續安排是調往北線的,但誰知道老袁家的浪蕩子弟袁術竟然能打得這麼好,直接就在北線開啟了局面。這下子就不好再將曹操安排過去了。
畢竟原先對曹操的安排可是讓他去開拓而不是讓他去摘桃子的。
摘桃子這種事不安排給自家子侄,給你曹操
還是那句話,你曹操什麼身份
所以大司徒袁隗的提議一下子就得到了在場大多數人的同意。
何進也無所謂,他和曹操的關係也不錯。本來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