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顢頇怯戰,尸位素餐。
所以之後袁紹被調動到崤函西線作戰時,鞠義就更加特立獨行,衝殺血戰。
在和關西軍的戰鬥中,鞠義始終衝殺在第一線,常身被十餘創,血戰不退。而其部下受其厚養,皆樂為死戰。
也是在崤函戰場上,鞠義磨鍊出了他的核心武備“先登死士”,這支部隊之後在豫州之戰和江夏之戰都立下了赫赫武功。
而隨著鞠義立下的戰功越多,品秩越高,他和淳于瓊的關係就越惡劣。如這般冷語相向,不在少數。
至於主公的袁紹,對此卻默不作聲。
鞠義譏諷完淳于瓊後,就對袁紹道:
“主公,賊之利在堅,在韌,在騎。如欲與賊爭鋒於野,必要重甲、堅陣、長射。賊來,則選據形便,出銳卒更迭撓之,與之為無窮,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堅忍之勢;賊衝,則選勁弓強弩,立下疊陣,分番迭射,箭矢連發不絕,以沮賊之衝騎;賊退,則以奇兵旁擊,絕其糧道。待其糧盡歸路,設伏於險地,則可勝矣。”
袁紹聽得很認真,他雖然也對鞠義的自行其事認為是跋扈之舉,但對於這個自己一手簡拔的大將,他還是非常信任其軍事能力的。
在袁紹的理解下來,鞠義的戰術就是針對泰山軍兵家堅銳,戰術堅韌,長於騎兵的特點,特意編練鐵甲軍,持大戈長戟與賊陣戰,然後以強弩連發狙擊賊軍。最後在等賊軍撤退後,提前在歸路設伏。
袁紹理解了鞠義戰法的意思,便點頭示意鞠義繼續說。
鞠義隨後就從懷裡抽出一布帛,上面正是他所講的“迭陣法”。
他拿著陣圖向袁紹解釋:
“所謂疊陣法,即每戰,以長戈、巨槊、大戟居前,席坐在地。爾後在其後,以強弓列陣,再以強弩居後,皆跪膝作戰。待交戰,賊進至百步內,則大黃弩先發。待進七十步,強弓速發。百步內,弓弩交替不絕,謂迭射。”
接著鞠義又指向陣圖其餘地方,說道:
“而欲要戰,避先以拒馬為限,以鐵鉤相連。凡前軍有傷,則迭換之,以抗賊軍之耐戰。於兩翼又射設車陣,以阻賊騎。此陣落成,賊軍之勇不足道。”
說到這裡,鞠義還有點強調:
“能習此戰法,必須嚴肅軍紀,獎罰分明,如此吏士新定才能久戰。”
鞠義說完後,包括袁紹在內,帳內一應諸將都在沉默了。
其中張合出列,對袁紹擔憂道:
“鞠將軍此戰之法會不會過於複雜,以戰場之錯綜複雜,真能有用如在變陣過程後,陣腳稍亂,就是大禍。”
軍中其他宿將對於張合的意思也很認同,他們都是有實戰經驗的,知道戰場上越是花裡胡哨的東西死得越快。
如鞠義說的以長戈大戟在前那都還行,但你要讓這些人都坐在地上,等著對面騎軍踩過來還不讓他們動,那顯然是過於理想化了。
但有其他軍將則有不同的擔憂,其中作為軍中騎將的文丑直接對鞠義嘲諷:
“你這戰法一味求守,我老文還沒聽說過能靠守能來打敗敵人的。”
確實,面對泰山軍騎兵軍團的衝擊,袁軍的確是應該在山川險地要隘,憑險據守,然後以強弓勁弩梯次進攻。
但這個戰術的大問題是那就是它只能被動防守。但只有進攻才能真正擊敗敵人,不然守無數次也傷不得敵軍分毫。
可對於文丑的指責,鞠義壓根不屑一顧,他直接對袁紹解釋:
“泰山軍有四長,我軍有四短。欲勝泰山軍,必須藏我之短,制彼之長。賊之長,一曰騎,二曰韌,三曰甲,四曰弓。我要勝之,當以這四點來克:賊有騎,我有車、步、騎分陣;賊有韌,我有番休迭戰;賊有甲,我有勁弓強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