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稍老邁者上前對故國川王道:
“大王,不論是戰是走,淵大乙等消奴部的貴族的遺骸還是得要回來的。我們得讓人過岸和那些漢人們談談。”
年邁老者是灌奴部的部大人,實力雖不是最強卻德高望重。
而且此人說的話非常妥帖,因為高句麗是一個崇尚厚葬的國家,即便是人力珍貴,也要以石為棺,葬以金銀,然後多次封墳,最後砌成石冢。
可以說死亡對於高句麗的貴族們來說是一件異常神聖的事情。而現在,作為國內最大的貴族之一,也是過去的王族消奴部的大人,其人為國戰死再不為其厚葬,那是如何也說不過去的。
果然,當此番老成持重的話說出後,兩邊祭祀團都不再說話了,但扶余神的主祭臉上卻要陰沉一點。
因為這話雖然持重,但卻並不利於他。
畢竟他不認為漢人會將淵大乙的遺骸交給他們,而一旦對面不交,這些貴族無論如何都不會撤回山城的。
但他也不敢直接阻攔,畢竟消奴部的怒火,他也不願意扛。
此前一直不說話的故國川王這個時候終於說話了,他淡淡道:
“那就找一個會漢話的,涉水過去,和那些漢人交涉!”
說完,故國川王就結束了這一次的軍議。
而今天就是高句麗使者回來的日子,而且出人意料的是,那些漢人真的就將消奴部等一眾貴族屍體送了回來。
而為了運送這些屍體,泰山軍還在太子河上搭建了一座小浮橋,專門用來運輸。
對於這個,高句麗人並不以為意,因為就這條狹窄的浮橋,上來多少兵死多少。
之後,在稍微處理了一下這些貴族的屍體後,故國川王又一次召開了軍議,而這一次直接問眾國族此戰的想法。
很顯然,故國川王並不打算就這樣灰溜溜回去,這一次出山是他提議的,如果這樣回去,他這個王位必然坐不住的。
所以留給故國川王的選擇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打!
而現在就討論如何打!
於是諸多國族紛紛各抒己見,有說和對面的漢人軍隊直接下戰書的。有說可以揀選勇士涉渡襲擊敵軍糧秣的。
總之各個踴躍。
故國川王見之前的老部長老一直不說話,遂問:
“我的對盧,你有何教我”
老部長老沉吟了一下,認真道:
“為何我等一定要執著於突破這裡呢難道我高句麗出山口只有太子河一道嗎所以我的建議就是,我們可以在這裡故布疑兵,然後令國中的剩餘國人眾從北面的小遼水上游南下。那些漢人大兵都蝟集在這裡,正適合我們取其後方。”
接著老部長老就開始敘述:
“這樣做的好處有三,一是可以入無人之境,取勝極易。二可以拓地收眾,全取玄菟的肥沃田土,獲得補給。三可以從北面南下與我們這裡遙相呼應,到時候敵軍震怖,腹背受敵,必敗!”
可以說這個建議無論從哪邊看都是非常中肯的。
但其中就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完全沒有考慮襄平城內的公孫家能不能堅持到高句麗人獲勝。
當故國川王說出這番憂慮的時候,又補充了一句:
“即便我們真的襲佔了玄菟,但如果這個時候公孫家被敵軍給攻滅了,那也是無用的。以我們高句麗人自己是佔領不了這廣闊的遼東的。”
故國川王這次出山有自己的戰略安排,他明白光靠自己高句麗人無論是威望還是人口都不足以佔領遼東。
這個時候就需要扶持一個漢人的傀儡以減緩高句麗人的統治難度,而遼東的公孫家就被故國川王認為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也是他要救援襄平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