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之所以如此,就是要一改高祖、呂后時期放任天下的政策。所謂德運不同,其治理天下的學術制度就不同。”
辛評沒想到袁紹還有此一說,大感意外,忙請教。
而袁紹也有心折服辛評,好讓他看到自己的政治能力。
於是,袁紹侃侃而談道:
“漢初用水德,自然以水治天下。所謂水,聖人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既然不爭,那就是與天下休養,輕徭薄稅。但文帝時,天下饒富而漢室窮,而彼時又有匈奴為禍,文帝自然就想要收天下權柄。而土德呢,位於中央,本就有集權之意。所以文帝要改土德。”
辛評聽袁紹一番話,真的是通透很多,他起身拜道: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苦讀啊。袁氏果然為天下學脈之宗,評受益匪淺。”
袁紹自矜一笑,道:
“當時人也看出了文帝的想法,所以才有作亂。而文帝也知道自己主張不為天下所容,很快做罷。”
到這裡,辛評已經不敢再主說了,而是邊請教著邊說:
“所以後來武帝時期為何能定土德呢”
袁紹笑著示意辛評不需要這樣,意思大家一起討論。
面對辛評的疑惑,袁紹道:
“武帝能改土德,也是承文景之蔭。景帝平關東七國之亂,直接打滅了各地方的反漢諸侯,所以到了武帝時期改土德就是順水乘舟的事。”
辛評聽了這些,不自覺給袁紹比了個手:
“高!本初兄對國朝事果然是洞若觀火。”
袁紹擺擺手,意思這才哪到哪,然後讓辛評繼續。
“後面這土德一直就順到了成帝時期。此時期,出一高人,就是劉向。”
“其人大改鄒衍、張蒼的德運說,而講五行相生說。也就是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他將天下德運按相生排,分別是伏羲得木德,神農得火德,軒轅得土德,少昊得金德,顓頊得水德,帝嚳得木德,唐堯得火德,虞舜得土德,夏後得金德,成湯得水德,周得木德,漢得火德。”
一口氣說完,辛評順了口氣,喝了杯熱酒潤了一下。
見袁紹在沉思,辛評問道:
“本初兄是有何疑惑嘛”
袁紹笑道:
“這劉向果然是奇人。他這相生替相終,是有大說道的。”
這一點辛評還真的不知道,於是再次請教。
袁紹以手蘸著酒水,在案桌上畫了個圈,然後道:
“劉向推崇上古聖王,認為聖王所受天命同一,人間的變更不應該是相互的克服,而是一種相生相互。而且此一說,大大解釋了堯舜之禪讓的情況,畢竟天命輪換不只是靠革命,還有禪讓。”
“而且這一說,更是繼承了高祖的觀點,就是不承認秦為正朔。所以周木才生炎漢火德。”
如此,辛評恍然道:
“所以,漢之火德,是因為劉氏為堯的後人,所以漢承堯運,同得火德。高祖也才有了赤帝子一說呀,然後光武中興後,依然為赤德是以新莽為偽朝,非正朔,意兩漢一體呀。”
袁紹點頭,然後問辛評一句話:
“說的沒錯,那最後仲治是覺得劉向說的對,還是鄒衍的學說有道理呢”
此言一出,辛評額頭的汗都淌下了,到現在他終於知道袁紹到底在說什麼了。
原來支援鄒衍說,漢為火德,那下一個朝代就是水德。而如果支援劉向說,以火生土,那一個朝代的就是土德了。
這並不是辛評淌汗的原因,原因是他意識到汝南袁氏就是虞舜後裔。
所以這哪是問學術啊,這問的是名啊!
一時間,辛評訥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