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鄧直搖頭:
“一個也無。”
估計是擔心張衝覺得他們藏私,他又為張衝解釋:
“渠,是這樣的。咱們做鐵工的,全心全藝教,也要三年才能出頭。要是一些心狠的鐵工帶徒弟,十年可能才摸到個坩堝。”
張衝瞭然,他其實有辦法加速這個學習過程,無非就是將鐵工熔鍊、鍛造、淬火等環境流程化,然後分工,再專業化。
但現在張衝不能這麼做,因為他現在是要養出兩百個能帶人的種子,而不是為了現在爆那點產能,就竭澤而漁。所以,張衝點頭,然後就開始繼續走。
此刻,張衝已經走到了全所唯一個大坩堝鍊鐵爐。
這東西看著四米約高,寬兩米不到,大概在地底又深一米左右,但這個可是此世練鐵的巔峰技術,後世大概到民國左右,還在用這種坩堝鍊鐵爐呢。所以別看它就像個土堆,實際上先進著呢。
當時為了造這個鐵爐,張衝專門賄賂了一個鐵官長,放了一個制爐匠到山裡三月,才建了這個爐子,然後人就回去了。不過沒關係,這種技術人才都記在張衝的小本本上了,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要挖漢庭的牆根的。
當時造這爐子時,張衝為了偷學,全程就在。那匠人也不藏著,就當著張衝面開始制爐。人家心裡指不定在笑,光看就能學會,還要他做什麼。
但實際上這匠人真的小瞧了張衝,他真的只用看就能學會,因為他懂物理和化學。
那匠人一開始是在地面挖出個長方坑,這留下做爐門,然後就開始在坑壁四周開始塗抹薄泥。
之後就開始又做耐火磚,等火磚燒出,就開始砌爐頂。之後在內面又打上了一層耐火泥。這泥可有講究了,非得是火山泥。弄完內壁,還要再外壁在塗一層草灰泥。
之後就是做爐門、爐池、窯膛、煙囪。
爐門主要是為了通風,爐池在門內,用作燃燒時的風窩。之後就是爐膛,同樣要用草灰泥塗抹內壁的,這地方就是盛放成行排列的坩堝和木炭等燃料的。爐的最後就是要立三個煙囪,這好理解,就是排煙用的。
如此,一個鍊鐵爐就製作好了。
之後就由鄧直開始煉第一爐鐵。首先要將陶泥式的坩堝放在爐膛內,然後在裡面放入碎的鐵礦石和木炭。這裡面有個機巧,如果不告訴這點,那些偷師學的人煉出來的都是廢渣。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在鄧直放鐵礦石和木炭到坩堝裡前,他其實早就在坩堝爐底鋪上了一層磚瓦碎片。這些都是鄧直親自放的,沒告訴過外人,這些磚瓦碎片起到的作用就是使爐底通風。
而如果是外人,他們只看到了鄧直直接放鐵礦石和木炭,如果想偷師,自己去有樣學樣,他們最後只能煉出廢鐵。
所以當他告訴張衝這個機巧後,張衝才恍然,古代匠人果然有很強的防盜意識啊!
然後鄧直就開始繼續放木炭,然後再放一個坩堝,之後再按部就班,裝滿鐵礦石後,再鋪一層木炭,之後再放坩堝,最後裝滿爐就行。
所以一爐鐵實際上是壘了三個坩堝。之後就是點火、鼓風,一直等到堝中礦石熔化為生鐵。
當張衝看到這個標準的漢代鍊鐵流程,他已經想好如何改良了。
一個是助燃物,現在匠人們普遍用的是木炭,那張衝就給它換成煤炭,更容易熔鍊。
還一個通風,現在用來排風的是一種牛皮製的囊。這東西非常耗費人力,當時為了煉這爐鐵,沒少費那些山寮學徒的氣力。所以,張衝就想到可以用水力來排囊,但目前這個設計還在構造中,還沒能定型。
所以目前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