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雖然董璜此時什麼都沒有,但靠著空口的許諾,卻招徠了大群下值的涼州武士。
變軍越聚越多,就和滾雪球一樣,董璜此前不過數十人,等集眾奔到武庫門下的時候已經有五六百人之巨了。
但這些人都是下值的,手裡並沒有武備,這也是董璜帶著他們來攻打武庫的原因。
依漢家宿衛制度,下值後所有武備全部鎖入武庫之中,只有出征和上值才能取得甲冑兵刃。
董卓的確是權傾朝野,但對於這樣的上番制度也很是遵守,甚至還嚴格規定各軍將在長安的甲冑數量。
所以,即便是董璜這個董卓的侄子,他家中的甲冑也不過是三領。
現在,董璜想要武裝這些追隨自己的武士,就必須攻打下武庫。
此時,武庫外已經聚集了數百名變軍,而且這個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參與軍變的涼州武士雖然是臨時加入的董璜的隊伍,但並不妨礙他們竭盡全力,畢竟這可是掉腦袋的買賣。
所以當董璜許諾出那樣的條件後,這些人也開始呼朋喚友,將在家中或者巡視的朋友都喊入了隊伍裡。
而且這些被喊過來的人,在見到兵變的人數已經大到了這個程度,也以為這是整個董家的共同意志。
為了不被甩下去,這些人比此前來的更加鼓譟,各種激進的口號一個勁的在喊。
一時間,武庫外,群情鼎沸,罵聲一片。
……
就在董璜這邊率先動手時,長安城內也有了連鎖反應。
一開始,只是一些過路的世家子弟見到了董璜的鼓動,然後這些人見機就往家中奔,準備去提醒家中長輩,長安有變,董璜有變。
但等這些人回到家中時,卻紛紛被告知長輩們已經被喊入宮中了,這些人才慌了。
他們一方面讓家奴緊閉宅壁,一方面讓家中機靈的僕隸駕車趕往未央宮,請長輩們早做打算。
當時混亂已經擴散開了,各家一方面緊閉宅壁,一方面都明白,長安的大亂要來了。
而在城內公卿大族們之後才反應過來的,是丞相府內的李儒等人。
本來李儒等人也在商議,而且還是焦頭爛額。
為何這段時間他們被小皇帝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原因不是他們拉,而是他們的政治靠山,董卓死了。
董卓就是死在趙謙走後沒多久。
當趙謙走後,董卓似乎來了精神,在看了一圈守在床邊的人後,見其中一個董家人都沒有,董卓已經明白了什麼。
他對李儒留下了一句:
“照顧好我幾個兒子,其他的,爾等自為之。”
說完,董卓似乎回憶著人生,忽然喟嘆一句:
“漢室恩蒙巡塞下,殺牛宴后辟羽林。”
“幸隨張公建功業,殺得羌頭干戈停。”
“讒嫉遭逢起寥落,十載功業雨打萍。”
“山河破碎執仗起,扶保幼帝霸業興。”
“尹霍事功橫議多,處士從來繡口評。”
“我今劫運即在秋,可憐身後白骨林。”
念此絕命詩,一代梟雄,飽受爭議的董卓就這樣撒手而去。
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似乎都在未再興漢室而遺憾,也為自己留下一地的爛攤子而懊惱。
董卓雖然不清楚小皇帝具體在做什麼,也不清楚為何自己臨終榻邊會沒有一個董家人。
但他知道,他死後,大漢那最後一點希望也將熄滅。
也只有董卓死了,那只有皚皚的白骨才能訴說他活著的價值。
是的,董卓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什麼孩視小皇帝啊,什麼威福自視啊。
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