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繡衣,實際上就是當年漢武時期出刺地方的天使,因為他們常穿著天子御賜的繡衣,所以也稱呼為繡衣使。
而現在,張衝將幾個部分合併成繡衣衛,顯然就不只是作為一個執掌宮禁的部分了。
實際上,在張衝的內心中,他是將此部門仿照於後世赫赫有名的錦衣衛的。
在以前,張衝一直是比較反感特務部門的,因為覺得這些人屬於正常的權力體系之外,其存在會破壞政治制度的正常執行。
但等他為上者越久,他就越明白了,為何歷朝歷代都會有這樣類似的組織。
無他,就是因為“兼聽則明”四個字。
因為系統大能,張衝的體魄確實非人,但他依舊逃不過一個事實,那就是他不可能知道他不知道的事情。
所以,即便是張衝也會因為缺乏相關資訊而做錯事。
如果是一般人做錯事,那問題不大,只要知錯能改就還是好小夥,但到了張衝這個位置,一旦他做錯了,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死。
那個時候你再說什麼知錯改錯,都不能讓死人再復活的。
自己手中這一筆下去多少性命因你而死,你背上的壓力可想有多大。
所以張衝自己重新設立了理政流程。
每日五更,張衝就要早起,然後大開宮門讓各司長官進宮。
然後是門下、樞密院、蘭臺、六部正副部長官、司隸校尉等高階官員到政事堂統一聽政,等候官員們入堂奏對。
奏對也是有法度的,在前一日,需要上書的官員們需要將具體的條陳奏入宮中,然後由張沖和諸尚書們統一確定好奏對的順序。
一般來說,奏對的班次按照宰執類官員彙報為第一批,各有司長官為彙報的第二批,接著就是各具體事務,按照張衝的關心程度依次分批。
然後到了奏對的當天,所有需要向張衝彙報具體事務的官員統一退到政事堂隔壁的偏堂等候,然後按照尚書規定好的順序,一位位地入堂奏對。
而且張衝在設計偏殿的時候還留了個心眼,那就用木板將偏殿隔出一個個小格子,每一個要入奏的官員都不知道別人要奏的事情。
這樣就能保證只有張衝可以知道所有事,以掌握最全面的資訊。
前世的張衝雖然不是傳播學的學生,但依舊聽過那句著名的箴言:
“資訊即權力!”
所以張衝在設計整個理政制度時,就無不體現著這一點。
而且這種制度設計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讓官員們自我規訓,他們因為弄不清楚張衝到底知道多少資訊,所以很少敢於隱瞞的。
這就是制度本身設計地好,其本身就會塑造出權力的路徑。
一般官員們上表的問題,張衝在前一天都是有了解和思考過的。
所以在等官員們彙報清楚後,張衝很快就能給回覆。
而一些比較重大的,張衝會留中,暫不決定。
之後這麼見一輪後,差不多一個上午就結束,後面張衝留入宮奏對的官員們吃飯,吃完即可以出宮回去。
而張衝吃完了後,還要到政事堂繼續和諸門下、六部長官商議上午留中的一些重大問題。
張衝對於重大問題,從來都是將門下們拉來一起商討,就是想要從多角度知道一件事的本來樣貌,然後再做決策,這樣就能到明的程度。
在這個階段,張衝接見的人就更復雜了,可能隨時想到一個官員與這事有關,或者有這方面的經驗,就會喊入宮中瞭解情況。
甚至有時候到了深夜時,都會有官員被深夜叫進宮中,被張衝喊來了解某事的情況。
而且這種直接喊入宮的,都叫內引,張衝見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