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關內。
棗祗雖然並不太精通戰事,但還是明白袁軍的兵力多達十數萬,根本不是一場決戰就能全部消滅完的。
只要從潰兵中擇敢戰士,擴編隊伍還是不難的。
但可惜棗祗這一次算是紙上談兵了。
潰兵名字是帶個兵,但這些人哪裡還有兵樣子,從伊洛戰場潰退下來,他們整整走了一天一夜。
不是後面風聲鶴唳的,這些潰兵早就躺在半道的,但饒是如此,等退到大谷關,這些人也已油盡燈枯了。
所以棗祗只能無奈強徵那些征夫做兵,雖然這些人無鬥戰經驗,但能走上城牆這一條,就已經比那些潰兵們強了。
於是,一番哭爹喊娘中,關內的征夫就被強驅上了城牆。其中一部分更是被驅到了城外,在刀棍的逼迫下,挖掘溝壑。
在大谷關揚起一陣陣塵土時,北面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一支軍隊出現在了大谷關外的官道上。
……
高儼比棗祗更早地得知了袁紹戰敗的訊息,畢竟他所駐防的戍壁就處在大谷關的北面。
昨夜,當幾名潰下來的突騎被高儼的人攔截下來後,他知道了伊洛決戰的具體細節。
得知這個訊息的高儼和棗祗一樣,都是被震得說不出話來。
高儼出自渤海高氏,是與高覽一併南下投靠袁紹的,之前一直隸屬在袁紹的上五軍的帳下。
只是後來高覽叛逃,他和高覽的關係過於緊密,所以就被調離了上五軍,貶到了地方作為戍將。
得知袁紹不僅戰敗,還消失無蹤後,高儼就在大帳內想了一夜,終於在第二日清晨,紅著眼睛出帳。
他出來的一句話:
“集兵,南下。”
高儼這個戍是個大戍,是負責保護大谷道上的補給線的,所以有兵千人。
而高儼也是一個知兵的,自任戍將以來,就有意拉攏這些軍兵。
本來他們這個戍就是守在補給線上,每日從高儼手上過的物資糧秣那是天量的。
所以就算高儼不貪,從他手裡過一遍也帶下滿手的油,更何況高儼還是一個大貪。
高儼非常清楚,隨著高覽叛變,袁紹已經疑了他們這些高氏兵,這從先前拆分他們就可以看出。
之前袁紹要決戰,手段還算剋制,可真要打贏了,那肯定是要留出手來收拾自己的。
所以高儼早就給自己想好了後路。
這拉攏戍兵是一路,去投奔袁術又是一路。
他已經聽說了,高覽在袁術那邊混得非常好,是僅次於紀靈、文聘的第三號大將,他到了那裡,有高覽照顧,想來也是能混得開的。
而不論是拉攏手下為己用,還是去投奔袁術都是需要海量錢財的。
而守著這條補給線,高儼自然是瘋狂貪墨。
如今,全戍上下千人早就被高儼給餵飽了,眼裡只有他高儼。
所以當高儼下令南下時,在場的軍將們沒有一個出來疑惑或者反對的,直接典兵出發了。
半個時辰後,高儼帶兵一路南下,直撲後面的大谷關。
他高儼肯定是要叛的,不說袁紹容不容他,就是他自己也擔心貪得那麼厲害,最後東窗事發。
所以不如豎起反旗,搏一搏。
當然,至於投靠袁術的想法肯定是要變一變的,到時候以大谷關為禮物送給泰山軍,哪就不行了
等他們一路風塵下來,很快就看見了兩山之間的大谷關。
此時關外已經塵土飛揚,到處都有人在挖掘溝壑。
看來那棗祗是要死守啊!
想到這裡,高儼暗恨:
“棗君,本來還想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