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少的。
同時,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事,那就是長史無監軍之名,卻有監軍之實,他們是可以直接密匣上報王上的,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那邊,沮授人未至,便已經聽到了其人爽朗的大笑。
隨後他一來,就對張旦恭賀:
“潘將軍一戰成名,真是大帥真的好福將啊!”
張旦趕忙擺手,謙遜道:
“那潘璋也是時運到了,沒想到能有這般造化,不說他了,長史來是”
沮授與張旦一同落座,然後開門見山道:
“還是那河陽城啊,咱們圍城已經兩日,不知道大帥可有方略了雖然潘璋和李輔大破關東主力,咱們已經拿穩了此戰的首功了,但誰還會嫌棄軍功多呢咱們再接再厲,先破了這河陽城。”
聽沮授說到河陽城,張旦眉頭皺了一下,吐道:
“這河陽怕是不好打啊!”
隨後,張旦就和沮授說了這兩日遊弈們探查的結果。
原先這片地區是沒有這河陽城的,甚至這裡本來叫孟津的時候,這裡都沒有大橋,更別說在大河北岸築城設防了。
這其實也是兵家之常情。
背水作戰從來都是兵家大忌,如果敵人從大河北岸來犯的時候,北岸孤零零背水,得不到南岸的支援,必然受不住。
反不如將兵力收縮在南岸,那樣可以用大河為防。就和此前王昌和劉備在汾水南岸修建玉璧城一樣,都是一個原因。
但此前關東勢力最鼎盛的時候,為了爭奪董卓所在的河東,常常發兵出大河,時間久了,總依賴於船總歸不便,所以當時就在孟津渡上修建了一座浮橋。
之後這個浮橋不斷加固,最後成了現在的模樣。
而有了浮橋後,孟津這裡的防禦邏輯就發生了變化。原先沒有橋溝通南北的時候,在北岸設定防禦據點是一個非常不靠譜的事情,而一旦有橋,情況不同了。
過去的缺點就成了優點,在北岸距敵,可以將敵軍拒之於大河之外,同時又可以防禦浮橋,不讓浮橋被敵人搶佔。
所以在何進主政時期,就相繼在這個地區修建了三座小城。
其中張旦當面看到的就是河陽城,顧名思義就是大河以北的小城。這城雖不大,但卻以磚石說造,分外堅固。
而據遊奕們抓的一些俘虜說,河陽城內有精銳北兵千人,都是善戰老卒,城內武庫、糧秣、鐵兵所一應俱全,可為長久對峙。
而除了北岸的這座河陽城,在後面大河中還有一處河心洲,那上面還有一城,喚為中渚城,為表裡二城,南北相望。
這裡既是南北兩岸的連線處,也是物資的中轉站,大量的物資都被堆積在這裡,隨時用以支援河陽城。
而除了這兩城外,在大河以南的地方,還有一座河陰城。
這裡也就是昔日孟津所在,在這裡,關東軍在南岸沿著浮橋外圍一圈,都建立了壁壘,將防禦封閉起來。
其實這也是大將軍何進要求的,正如他直接所說的那樣,一旦事有不濟,他可以直接從洛陽跑到河陰城,然後四面一閉,就可安然無憂。
所以,河陰城是被何進當成最後的據點來建設的,內部的儲蓄是三城最為豐富的。毫不誇張的說,以三城內的守備人數,完全可以吃三年。
當時張旦知道這個情況後,就明白這三城難打了,因為圍城圍城,首在圍,如果不能切斷外界對城內的補給和支援,那如何能破城
而現在,擋在他們面前的河陽城就是這樣,有那橫跨大河的浮橋在,南岸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輸送到河陽城內,這樣打,張旦就是打一年怕都是打不下來。
所以他將這事和沮授說了,沮授想了想,認為要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