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南下(1 / 4)

太武二年,十月十九日,原平驛外,南下的泰山軍如潮如流。

自劉宏西奔,外長城一線的邊軍陸續南下後,原平驛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

國朝盛時在雁門、雲中、高柳等外長城一帶,一直維持著五萬左右的職業邊軍。而這些軍隊的日常補救全靠漢室轉輸。

其中太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糧秣轉輸補給地。

舉凡作物必依賴水、熱、土。能成為重要糧食產地的在這三者都有優勢,而太原郡就是如此。

太原郡涵蓋了幷州中部的盆地,如陽曲、太原、榆次、太谷縣、祁縣等縣阡陌相連,又有汾水穿流而過,灌溉方便。

此外因為處盆地之中,節氣適宜。仲春種二麥,夏至獲,四月種穀粟雜禾,秋後獲,能做到一年二收。

所以太原不僅能做到自給自足,還能承擔一部分輸送邊軍糧秣的重任。

而太原除了是產糧地外,更是交通樞紐。

從敖倉配發的糧食幾乎都會先運至京都的洛口倉,然後洛口倉的粟米再沿著大河繼續逆水運至陝縣。

因為陝縣有三門峽天險阻礙不能行舟,所以這時候的粟米和舟船就會被馱運上岸,在繞過三門峽後重新入水,再沿著黃河一直逆行至風陵渡北上,等糧船運至皮氏就可以轉運到汾水。

皮氏所在就是汾水的入河口,從這裡沿著汾水就可以一路穿行,過臨汾、永安、界休、中都、京陵、祁縣、榆次,最後抵達太原。

之後從太原,再沿著南北貫穿的驛路,一路北上。穿陽曲、過原平、上代縣,然後至雁門。

其中在這條向北的糧道上,漢室每隔五六十里就修得一處驛站。

從陽曲的臨汾驛起,自此北上有成晉驛、九原驛、然後抵達原平後又有原平驛,之後再行百里至代縣廣武驛、再六十里山陰驛,然後至雁門關。

可以說,每年為了供應北疆邊軍,漢室所費豈止億萬計,耗費人力豈止十萬。

但俱往矣。

隨著關東紛亂,敖倉失守,京都變亂,邊軍南下。這條沸騰的水陸驛站已經看不到任何朝廷的轉輸,荒涼代替了繁華。

但道路在這裡總歸是在這裡的,漢軍用不到了,就輪到泰山軍來用。

此時匯聚在原平驛的泰山軍一共有馬步兩萬人,共計算十個校尉部。原先七千步兵和三千騎將坐鎮平城,繼續穩定雁北地區。

而從飛狐陘進入幷州的于禁部還在路上,並沒有來得及匯合。

但即便只有一部分軍力在此,但這裡依舊成了明黃的海洋,無數杏黃旗幟招展飄搖,各色信旗、令旗、將旗又按照原定的南下計劃,按部就班的出發南下。

這個過程中,不斷有營頭從北面而來,又不斷有營頭自此南下,從北向南,狹長的谷地上滿滿當當。

此時,在一處垣坡上,一面杏黃大纛高高掛起,無數吏士沿著垣坡下的官道一路向南,他們知道王上正在那裡與他們送別。

不時有一些軍將奔馬馳到坡下,向上面的張衝彙報各營情況。張衝聽得很認真,然後再與這些各營主將一一作別,最後出發前,又少不得再叮囑一番。

比如,對徐晃就叮囑他要惜身,不要總犯險。對陳煥就叮囑他要多觀察戰場形勢,要為友軍及時提供箭矢援助。

總之,誰都看得出張衝對麾下各將的惜別之情。

其實少不得張衝這麼叮囑,原先泰山軍作戰都有群眾基礎,而太原郡的形勢經過王邑的描述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豪勢之家浸染數百年,全郡丁口不是這些人的旁支就是他們的徒隸。

換言之,這一次南下,泰山軍要陷入敵軍的海洋了。

到時候客場作戰,勝負難料。

此時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