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兗州是泰山軍三佔其二,張邈佔其一;袁術佔南陽、劉表佔荊襄。他袁紹佔據豫州。
可以說現在的時局是非常明朗了。
那就是袁紹周邊勢力不是盟友就是兄弟,只有北面的關東朝庭還有西南角的劉表可以下手。
這裡面不是說就不能對自己盟友下手,如張邈、曹操這些人,他袁紹也不是講究這些的人,但重點是北面還有一個泰山軍啊。
在北面大勢壓下的時候,他袁紹需要曹操、張邈這些盟友一起分擔壓力。
那對京畿的關東朝庭呢
袁紹也不打算下手,即便他起兵的旗幟就是打著推翻漢室,即便他與關東朝庭血海深仇,他也不打算攻擊京畿。
這是他從地緣角度決定的,因為一旦進攻京畿,到時候他的防禦壓力就會特別大。
除了在北面河東和西面要應對關西的反攻,還會讓他和泰山軍的接觸面變大,這並不利於袁紹的防務。
那算來算去,只有西南的荊州和南面的揚州是可以作為下階段擴張方向了。
而好死不死,豫州通往這兩個地方的通道都被黃巾軍給佔據了。豫州進入荊襄的通道有兩條。
一條就是從潁川昆陽、葉縣一帶向東穿過方城夏路進入南陽。
方城夏路實際上就是服伏牛山脈和桐柏山脈之間的通道,從這可以沿著澧水進入南陽。
而到了南陽盆地後,就可以沿著白河支流河谷南下進入荊襄。
這條路是最好走的,也是過去楚王數次北上中原爭霸走的通道,但可惜袁紹不能走。
在南陽的袁術是不可能讓袁紹過自己境的,更不用說自己那個弟弟也在打荊襄的主意,他袁紹就更不能暴露自己意圖了。
所以留給袁紹的路就只有第二條路,也就是直接從桐柏群山脈之間穿越過去。
而從先民開闢山路到楚國建關,正有三條山路可以從汝南直達荊襄,而這三關正叫義陽三關。
其三關從西到東,分別為叫冥厄(今平靖關)、直轅(今武勝關)、大隧(今九里關),是崎嶇的兩座山脈之中相對平坦的三條隧道。
可以說,如果南陽方面不能走,那這三條路也能直達荊襄。
不過走這裡最大的風險就是容易被困死在山谷裡,所以要想奪此三關必須出奇不意。
而袁紹信重的謀士郭嘉給他獻上的計策就是如此,明攻黃巾,暗度三關。
而且黃巾分別把盤踞桐柏山和大別山,本就威脅著袁紹的後路,所以必然要被剷除的。
可以說,要用兵達成出其不意的效果那就一定是走此三關。
日後解放戰爭,有一支軍隊正是走的義陽三關,然後千里挺進大別山,威脅到了長江流域腹地,為之後淮海戰役的展開創立條件。
且不說以後,實際上當年孫武和伍子胥帶著吳國軍隊攻入楚國,也走的是三關通道。
當年吳楚之戰,楚國為了防備長江下游的吳國,將絕大數兵力佈置在長江中游一線,也就是從九江到安慶一帶。
但孫子卻開創性的劍走偏鋒,帶著三萬吳國輕甲向北經邗溝進入淮河,然後沿著淮河一路逆流而上到了桐柏山。
此前我們也說了,淮河的源頭就在桐柏山。
而孫子到了淮河源頭後棄舟登岸,從桐柏山和大別山之間,也就是義陽三關這個地方攻入楚國。正出其不意,一舉攻入楚國腹地。
現在袁紹的大謀士郭嘉就給他獻上這樣的策略,真深得用兵之險的險字。
如今,袁紹實際上就是兩步走。
其一,先殲滅擊潰桐柏山、大別山之黃巾,收其糧秣士馬。
其二,征剿大軍方向一調,直接從義陽三關穿行,進入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