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太多,國家太多土地需要開墾,也沒精力處理沿海倭亂。
在當時的情況下恢復生產多於一切,重農抑商沒什麼問題,部分歷史資料說,因為壓制商人壓制的太厲害,為了給予他們補償朱元璋就不收商人的稅。
這句話不對,朱元璋是收商稅的,但他收得很輕,收得輕也不是為了給商人以補償,而是怕收稅重導致商品價格高,怕增加民間負擔。
1369年時大明就規定了商品交易必須交稅,1364年還設宣課司,府州縣設通課司專門負責徵商稅。
1362年商稅為十五稅一,兩年後,朱元璋認為稅太高影響物價民眾承受不起,改為三十稅一,一些百姓日用商品乾脆免稅。
朱元璋的所有舉措都符合當時生產力的情況,是為了“做大農民群體,壓制商人群體”,避免流動性過強的商人佔據社會主導地位。
朱元璋的政策在當時沒有,錯就錯在當事物發生變化後,大明的後世臣民們依舊遵守祖制,不願意發生變化。】
洪武年間。
老朱邊打朱棣邊對著朱標教育起來:“看到沒有,你當了皇帝,該改就改。”
小朱四冷不丁說道:“爹,那我改?”
朱元璋:“好你個不孝子孫,還敢改造的祖訓。”
永樂年間。
“李尚書……”朱棣欲言又止,戶部尚書知道皇帝想說什麼,於是說道:“陛下不在乎天下的看法,想改皇明祖訓,臣沒意見。”
吃了個軟釘子的朱棣有苦難言,自己改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又修《奉天靖難記》為的是啥?
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順位繼承,自己若是要臉,那皇明祖訓就一個字都不能動。
“臉面重要還是錢重要?”這是個問題,朱棣眉頭緊皺的思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