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來著
醫生:……布洛芬。〗
〖第一次配藥吃的差不多了以後去補藥,醫生問我:配什麼?
我:非他不死
醫生:非布司他是吧?
我:對對對,還得是您啊。〗
〖醫生:哪裡不舒服?
我:豬裡脊的那個人裡脊。〗
〖釋迦果,我每次都記不住,我都直接說,那個菩薩。〗
〖醫生:你牙疼最近吃的啥藥?
我:就牛屎加點硝酸。
醫生:人工牛黃甲硝唑。〗
〖醫生:打的什麼針過敏?
我:頭孢克月虧。
醫生:頭孢克肟(wo)……〗
〖我弟:什麼擦腚片?
醫生:氯雷他定片。〗
大明。
“都是聞所未聞的藥名,何處而來?”下山路上,李時珍攙扶著老者坐在溪邊,喃喃自語。
“所以藥名應該通俗易記嗎?”
自古醫書的藥名,倒是頗為有意境。
可這百姓不懂,加之各地口音差異,三七居然傳著傳著能傳成黃芪。
有病無可醫者可憐,有病有可醫者因草藥名字傳錯更為可憐。
李時珍本就想寫一本醫書,勘驗查誤古今醫書或因記載、或因抄錄而錯的藥名、藥方。
如果可以,配上圖更好。
“可這普通百姓如何買得起?”
便是多數醫者,也買不起。
老者在山澗下接滿一葫蘆的水,走來便聽到李時珍的哀怨之聲。
“百姓即便買得起,可一不識字,二不會醫術,如何診斷?”
李時珍回過神來,確實,是自己想多了。
老者接著又道:“不管天晴下雨,我都會上山來。”
“出門不一定有收穫,但窩在家裡,天上不會掉饃饃下來。”
“只要在做,就是對的。”
葫蘆系在腰間,老者招呼李時珍跟上腳步。
“走吧,天黑了,林裡有大蟲和瞎子。”
【#奶奶實彈打靶#】
【一位博主的母親曾參加過抗鷹援棒,如今九十二歲高齡。
博主帶著母親旅遊,在哈薩克實彈打靶。
女兵奶奶在一隻眼睛已經失明的情況下,十發打出九十七環。】
評論區:
〖奶奶:幾十年沒玩了,但是我一上手虐你如呼吸。〗
〖奶奶:第一槍7環,這把槍彈道偏左,然後全是10環。〗
〖第一發就是校正用的,全靠槍感。〗
〖奶奶:第一槍是偏的是因為你奶當年拿的就是偏的。〗
〖老外:華夏到底是不是禁槍啊?〗
〖不是,後座力呢??咱太奶咋紋絲不動啊?〗
〖92歲奶奶97環沒有後坐力,而我起床還要緩一緩。〗
〖老戰士最後來一句,想當年我打的可都是活物。〗
〖這年紀了,比我打吃雞手還穩。〗
〖奶奶:我有戰後創傷。
拿上槍的奶奶:拿著槍不是戰後,所以現在沒有創傷。〗
九十二歲?
九十七環?
稍早一些的朝代雖然沒見過槍,但不影響他們震驚。
把槍換成弓箭,十環就是靶心,這樣就理解了。
“九十二歲……我還能不能自己走路都不一定。”洗衣的大娘抱起木盆,準備歸家。
“嘿,你還能活九十二,早成土了。”老學究打不過,嘴上還是要佔點便宜。
“砰。”大娘將木盆往地上一扔,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