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其實卷帙最多的孟子集註已經是完成了。
四書集註之中,大學章句只有一卷,中庸章句亦只是一卷,論語集註比較多,有十卷之多。
至於孟子集註,足足有十四卷!
所以,從某些程度上來說,他現在的工作量就相當於寫一本孟子集註。
不過,真實的工作量肯定是遠超孟子集註的,因為要做到四書條理貫通,無所不備,且前後貫通,所需要的努力是極大的。
然而,前面所述,並非真正的困難所在。
真正的困難在於,朱熹作四書章句集註,之所以可以將四書融會貫通在一起,一是採用章句與集註的方式,這是新的創舉。
真正將其融為一爐的,其實是朱熹的理學理論提供的基礎。
朱熹以「理」為中心,展現了「理」與儒家經典中的範疇體系的聯絡,並以此界定了這個範疇體系中的重要範疇,如天丶人丶性丶道丶心等。
從而實現了「天人合一」丶「心理合一」丶「心性合一」。
朱熹指出:「自古聖賢相傳,只是理會一個心,心只是一個性,性只是有個仁義禮智。」
此三種合一說,才為朱熹貫通「四書」,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論基礎!
這是理論上的創新,才有可能真正實現融會貫通。
但蘇允對於採取程朱理學是心有顧慮的。
不僅僅是因為蘇軾蘇轍的蜀學的影響,跟這關係不太大。
另外,蘇允並不敵視程朱理學,程朱理學自有他的先進性。
明清的僵化是統治者的緣故,與學說本身沒有太大的干係。
蘇允考慮的是什麼,是學說與社會當今思想潮流的適應性。
當今的現實狀況是什麼,是唐儒重新啟用儒學至今,已經過去數百年,儒學與北宋這個國家一樣,漸漸已經陷入僵化之中,學術氣氛沉悶的時代。
所以,現在需要的不是理學的保守,而是需要一個更有活力理論來啟用。朱熹的理學之所以在南宋被捧為官學,一統江湖,是因為南宋遷至臨安後,經過發展,經濟快速發展,從上到下被眼前的繁華所惑,陷入窮奢極欲之中。
而朱熹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理論,對於統治者來說是急需的。
因為一旦從上到下,從官員到百姓,所有人都沉迷於繁華的時候,那離滅國就不遠了。
這才是程朱理學成為官學的真正原因。
蘇允之所以不排斥朱熹的理學,是因為朱熹提倡的「滅人慾」不是否定人的所有慾望,而是對人過度之慾,類似貪婪等慾望,進行否定。
朱熹認為「天理」屬於至善的,而「天理」在人身上的體現,就是「性」。
也就是說,朱熹認為,人性屬於至善的存在。
而人有惡的一面,朱熹則將人惡的一面歸咎於人身上的「情」,但是朱熹並沒有否定人所有的情,認為只有與至善的「性」不一致的「情」才是惡的。
所以,程朱理學並不是沒有先進性,而是因為統治者因為自身需要,將其作為官學,且以之為唯一,最終變得僵化。
但蘇允不想以程朱理學為四書集註的理論基礎,是因為與當今社會的現實不符合。
當今之世,儒學僵化到了極致,北宋文人有所察覺,因此才有宋初三先生丶已經有所雛形的蜀學丶洛學丶關學等等出現,就是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重新更新儒學。
所以,這會兒想要讓四書章句集註一出世便迅速風行,採用程朱理學並非良策。
不如……
蘇允嘿嘿一笑。
此時宋朝的學術風氣跟明朝初期有些類似,都是繼承前朝儒學發展至今,已經是漸漸活力不再,諸多大儒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