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時空。
“那明英宗朱祁鎮呢?”
曾宇這時候好奇的問道。
他在之前網上有看過為明英宗朱祁鎮翻案的,認為土木堡之變是文臣的陰謀。
“你是想說土木堡之變吧?”
馮建笑呵呵的說道。
“不錯,就是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去看,可以說是陰謀。”
“但如果從政斗的角度去看,任何一方都逃不開責任。”
“皇帝、文臣、軍方。沒有任何一方能逃避開責任!”
“如果說以陰謀論的角度去看,認為文臣的陰謀,但文臣也死了很多啊。”
“因為歷史記載的不完整,所以現在有記載的,是死了六十六位大臣。”
“這六十六位大臣中,兵部尚書鄺埜死了,戶部尚書王佐死了,侍郎丁銘、王永和死了,內閣成員曹鼎、張益也死了。”
“太常寺少卿也死了幾位。太僕寺少卿也同樣死了幾位。”
“最後,中書舍人死了三位,監察御史死了八位!”
“除了這些官職比較大的,還有一些官職小的員外郎等等,就不仔細說了。”
“如果說是文臣的陰謀,文臣可是死了近乎一半多的數量,這還能是文臣的陰謀嗎?”
馮建看著曾宇,問出了這麼個問題。
要從陰謀論去考慮,說的通,但整個土木堡之變,又不是死的都是軍方的人。
死去的一半多有官職的,都是文臣,這還能說是文臣的陰謀麼?
“那好,如果說是文臣的陰謀,並且這個陰謀還是葬送軍事集團的人。”
“那最後文臣得到了什麼好處?”
“權力?朱祁鎮沒有一點的阻攔,重新上位,並且還一道聖旨誅殺了于謙。”
“他們限制了皇帝的權力麼?”
“如果真的要從陰謀論的角度去思考,不應該說是文臣的陰謀,應該說是江南文臣的陰謀。”
“不然的話,這些死去的文臣是說不清的!”
“你不能只看著死去了大量的勳貴,就說是文臣的陰謀,不然的話,那些文臣就白死了?”
這麼一聽,曾宇覺得頗有道理。
如果真要說是文臣的陰謀,那麼多在土木堡之變死去的文臣是說不清的。
“所以,要真從陰謀論的角度去思考,只能說是江南文臣的陰謀。”
“他們為也先遞送了情報,然後一同把武將和北方的文臣集團全部葬送。”
“但在土木堡之變中,武將能逃避開責任嗎?”
“逃避不開的!”
“之前我們說過,不能把古代封建時期的軍隊想的太好,也不要帶有現代我們國內軍隊的濾鏡。”
“認為軍隊都是什麼對內的好好先生。”
隨後,馮建開始講起了那個時候明朝軍方的一些事情。
“從明初開始,洪武皇帝朱元璋設立了衛所制度。”
“之後的朱棣一直沒有改變衛所制度,任由衛所制度留了下來。”
“我們學過歷史,知道衛所制度在洪武的中期就已經開始糜爛。”
“衛所軍官中飽私囊,士兵淪為他們的“農夫”,說得好聽點是農夫,說的不好聽,其實就是奴隸。”
“而且,因為衛所制度的存在,還是不能逃跑的奴隸。”
“所以,明朝從很早開始,邊防實力就已經開始逐漸的減弱。”
“永樂朝的時候北方還好一點,因為北方是朱棣的大本營,並且在永樂朝還時常在打仗,所以糜爛的很少。”
“但永樂朝結束了之後,朱高熾和朱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