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這個時候,到底誰才是君?誰才是臣?”
“或者說,這個藩王,他就甘心再回去當一個藩王嗎?!”
在座的眾人聽著這話,都有些震驚,但又毫不意外,因為歷史上確實有這樣的事情。
比如說趙匡胤,柴榮病重之時,把趙匡胤升為了殿前都點檢,也就是當時禁軍最高的統帥。
而趙匡胤是怎麼做的?不甘心被排斥,直接黃袍加身。
也就是說....
趙匡胤才是大唐最正統的繼承人,因為他延續了大唐的禁軍繼承製!
話題轉回來。
“從《皇明祖訓》來看,朱元璋很在乎親情,也很相信親情。”
“但是他忘了,權力對一個男人的誘惑,到底有多麼的龐大。說是這個世間排名第一的誘惑,也是不為過的。”
“而且朱元璋他把清君側的邏輯,很可能都搞錯了。”
“為何要清君側?因為皇帝昏庸....等等,這裡其實可以說是皇帝糊塗。”
“皇帝糊塗,任用奸臣荼毒天下,所以藩王才會清君側。”
“可是,這個時候,皇帝是相信的奸臣還是藩王?”
“或者說,皇帝是相信一個時刻在自己身邊的人,還是相信一個幾年見不到一次的親戚?”
“哪怕這個親戚最後把皇帝身邊的奸臣殺了,皇帝就會相信這個親戚嗎?”
“能清君側的藩王,他肯定也就很清楚一點,自己只要成功清了君側,那不可能再被皇帝信任,必然面臨著打壓。”
“而皇帝的親戚,也就是藩王,他都打到京城,並且成功的清了君側,他就沒點想法?”
馮建搖了搖頭,很是無奈的說道:
“皇帝,會相信一個打到京城,打到自己面前的人嗎?”
“所謂的清君側,其實就是一個萬惡之源,給歷史上的許多野心家,提供一個藉口的機會。”
這時候,羅陽有些震驚的開口詢問:
“你是說?”
“朱允炆其實很可能已經在朱棣打進應天的時候,就已經死了。”
“或許是朱棣派人暗地裡所殺,也或許是武將集團裡有人為了斷掉朱棣後路,直接乾脆下手殺了朱允炆。”
“也有可能是文人集團,這個可能性很小,但還是有的。”
“當然,也有可能是某些人為了從龍之功,自作主張。”
“但我覺得這種蠢人應該很少,因為沾過皇帝血的人,下場向來都不是很好。”
“除非是另一個皇帝...”
“而到頭來,朱棣他僅僅只是靖難罷了!”
“他既然打著靖難的口號,那麼他就很清楚,朱允炆如果不死,如果不失蹤。”
“自己永遠不可能登上皇位。”
“所以我才會說,靖難這個事情,很重要,非常重要!”
“當然,也僅僅只是一個猜測罷了。”
馮建攤了攤手,把自己的猜測說完之後,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