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莞看看兩個古代小孩。自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觀念離經判道,但不能讓小古代人跟她有一樣的思想,這樣會害了他們。咒罵外祖,傳出去會招人詬病,也對他們成長不利。
她又開始正面教育,「姥爺做錯事,犯糊塗,你們可以指出來,但不能罵他,也不能說不好的話,特別是當著外人……」
母子幾個說了一陣話,韓莞就打發孩子回屋學習。
兩個小子摟著她的腰不放。
「我們要陪娘親。」
「我們要給娘親溫暖。」
韓莞失笑,「娘樣已經被你們溫暖了,不生氣了。」
兩個小子不走,又講了爹爹對「大山」的解釋。
「我覺得爹爹說的對,『大山』不是娘親想的那樣。男人像山,會為父母、妻兒遮風擋雨,不會把婦人壓在底下。」
韓莞哭笑不得,這話說的怎麼這麼彆扭。看來,這個梗以後還是不要用了,不負責的亂傳或是亂解析容易引起誤會。
說道,「不是壓在底下,而是指壓迫。好了,娘親以後不這麼說了。」
打發走兩個小子,韓莞沉下臉,繼續坐在炕上生悶氣。
古代女人不好當,古代棄婦更不好當,沒錢有錢都不好當。
午時初,李大石突然來報,宮裡來了一位公公,說是來傳太后娘娘的口諭和賞賜。
韓莞驚了一跳,那麼高大上的人要給自己賞賜?
她趕緊讓人給兩隻虎換衣裳,她也換了一套喜慶的衣裳。
韓小復又跑了進來,說謝祥說那位李公公是太后娘娘身邊的人,謝祥已經帶人準備供案,讓韓莞再準備一百兩銀子送給李公公。
韓莞不懂如何接待宮裡的人,聽說謝祥在前面忙乎,放下心來。又找出五百兩銀子的銀票裝進荷包,讓韓小復愉愉遞給謝祥。
謝祥讓她準備一百兩銀子,肯定謝家之前是這樣給傳旨人送禮的。但自家地位低,又因為玻璃發了大財,得多送一點。
幾人換上衣裳,匆匆去了前院。
供案已經擺好,謝祥正同一個太監說著話,春大叔緊張地在一旁站著。太監二十幾歲,拿著拂塵。
李公公見一個麗人和兩個孩子來了,笑道,「韓娘子是吧,接旨啦。」
韓莞和兩隻虎跪在最前面,其他下人跪在後面。
李公公大聲唱道,「太后娘娘口諭,哀家聽聞韓氏聰慧知理,勤勉柔順。前事種種為人所陷,卻因孝道不能人言。哀家心痛之。今賜爾金、玉如意各一柄,宮緞五匹,念香珠兩串。」
這是太后娘娘為自己撐腰來了,言外之意下藥是被他人陷害。雖然沒明說害韓莞的人是韓泊述夫婦,但「孝道」之說卻鎖定了他們。韓泊述夫婦已經提不起太后的興趣,她要貶的人實際上是太子良媛。
韓莞大喜,朗聲道,「民婦放太后娘娘。」
李公公又笑道,「太后娘娘念舊,今兒早上還唸叨過韓老太太,說她溫柔敦厚,不藏奸心,可惜被家人所累。」
這是明抬韓老太太,暗壓太子良媛。或許還有暗示,韓老太太以後可以進宮看望太后。
她又笑著屈膝謝過李公公的提點。
謝祥和春大叔送他們出門,悄悄把荷包塞給李公公。
把那堆東西拿進正房,韓莞沒捨得放去庫房,而擺在側屋炕上,母子三人喜滋滋看著。
能把太后老佛爺請動,肯定是她最喜歡的孫子和王出面。太后和和王的確是祖孫情深,甚至偏心偏的沒邊兒了。憑和王的一句話,太后就能否定傳了多年的韓莞下藥的事。有可能太后是真的相信,也有可能不相信,如此做為只是為了幫孫子。
不管怎樣,太后傳口諭和賞賜她的事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