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只做了兩件事,一是以太平道的名義,給豪族以及地主開借條。
這借條,以三年為準,只要借三年給太平道,那麼將獲得大量利潤,如若需要提前讓太平道還的話,那麼只歸還本錢。
這等借條,按照豪族、地主以及的尿性肯定是不會籤的,可惜黃巾軍手握重兵。
靠著重兵的威脅,強制豪族、地主簽下這等借條。
如此借條的好處就是讓豪族、地主更加緊緊的綁在太平道這輛戰車上,現在這幫人只能期望,黃巾軍能夠存活更長時間,不要被其他諸侯所敗。
不然的話,那些借出去的錢糧豈不是打了水漂。
第二件事,便是發放五張行商許可證,讓商人們出大量錢財,購買這個在冀州行商的權利。
在太平道麾下行商,有優渥的待遇,以及強大的軍事保障。
確實有許多大商人心動,於是乎,這五張行商許可證,賣出了大價錢。
錢財用處多多,可以向漢王朝乃至其他諸侯購買糧草,只不過如今漢王朝釋出的錢財,貶值嚴重。
市面上流通最廣,最好的還是金銀,所以太平道急需打下金礦、銀礦,和其他諸侯乃至漢王朝做生意。
在賈詡的操作下,出征打仗的錢糧,暫時不缺。
畢竟打仗,不僅要吃糧食,還要發放軍費,以及撫卹費。
軍費、撫卹費乃至獎賞沒有到位的話,那麼軍隊計程車氣並不高。
所以對於這方面,張角從不吝嗇,甚至是嚴抓這方面,讓田豐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此處。
因為這是戰爭年代,打仗如喝水,必須保證軍隊的戰力。
所以陶安易等文人聽到帶兵打仗,就頭大,打仗燒錢速度太快了,讓剛建立的黃巾政權,很是吃不消。
但沒辦法,誰讓袁紹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任由袁紹發展下去,黃巾危矣!
……
袁紹退守清河國,開始調兵遣將,讓渤海郡的高幹,率領大量兵馬來援。
黃巾軍的進攻路線無非是兩條,一是攻入清河國,二是攻入河間國。
兩路並進,也不是不可能。
但黃巾軍的近況,袁紹這邊也打探到一二。
黃巾軍缺錢糧,根本無力派出大軍來襲,那麼很有可能只有張角率領的這一路人馬。
河間國,只要淳于瓊嚴加死守,應該無傷大雅。
於是乎,袁紹在清河國足足匯聚八萬大軍,只為痛擊遠道而來的黃巾軍。
只要張角率領的黃巾軍大敗,袁紹就能順勢率領大軍攻入魏郡,奪回鄴城。
冀州郡城有著極大的意義,鄴城在誰之手,代表那人才是名義上的冀州之主。
失去冀州之主的寶座,袁紹很是憤怒,時時刻刻想要奪回鄴城,證明自己才是冀州之主。
以韓猛、高幹、牽招三位大將統領八萬大軍,而袁紹自稱大將軍,坐鎮甘陵!
袁紹不願再退後一步,如若再敗,他就得麻溜滾回渤海郡。
他自渤海郡出兵,要是奮戰如此之久,還只有渤海郡這麼大的地方,袁紹自覺愧對於列祖列宗。
所以他有不能敗的理由!
另一邊,張角將張燕以及五千兵馬放在魏郡,自己則攜帶裴元紹以及一萬五千兵馬出征。
張遼由於要收服魏郡其餘諸地,張角並沒有帶上。
他自信攜帶著一萬五千兵馬,就能攻破袁紹的防線,殺入渤海郡。
糧草陸陸續續跟上,不僅有大量民兵護送,還有周倉精銳部隊維護糧道,防止被袁紹軍偷襲。
護送糧草的正是高順!
“啟稟天公將軍,前方有大量袁紹軍駐紮,看旗號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