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的底層人爭取到了利益。
當年李相夷見到的情形就是如此。
十年前,揚州碼頭上只有一個腳班,是少有的可以反過來跟舶商討價還價的地方,腳伕平均每裡都比在運河上下游的其他地方多掙兩三厘。
金鴛盟為其提供後援,逐漸將這種方式逐漸推廣至全江南的碼頭,從差價中抽取一厘,並居中斡旋。
然而到了四顧門的議事廳上,對這件事的描述是:揚州碼頭的腳班被金鴛盟控制並索要保護費,故其對上恐嚇勒索過往商船,影響航運,對下排擠外來腳伕,頻繁發生流血衝突。
李相夷十七歲的時候還會頻繁被矇騙,總之恃強凌弱、搶劫、報復定是不對,他出手便是雷厲風行,背後的因由他也很少過問。
尤其是此種小事,他甚至不需要親自出馬,門主令一蓋,第二日辦結的文書就會放到他案頭。
那反而是四顧門最欣欣向榮的一段時間,高效、團結、財源滾滾。
他覺得這個門主當著也沒有那麼費勁,甚至還有大把時間喝酒、舞劍、逛青樓。
十八歲他遇見葉姑娘,被劈頭蓋臉罵得腦袋發懵,而後辦事逐漸慢了下來——他開始去逛嘈雜髒亂的西市,去聽街頭巷尾的閒談,甚至去研究金鴛盟那些奇人異事的生平。
他覺得自己是在成長,甚至迫不及待想炫耀他不再是個小孩了,他如今看問題全面又不偏不倚,不會被人三兩句話糊弄。
可他們裝作聽不懂,或者乾巴巴地敷衍他兩句。
於是後來有了四顧茶會,卷宗之外的當事人陳情,涉事各方、尤其是那些極易被忽略的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大家擺到檯面上來對質,省得他要一個人說服四顧門上上下下。
但是越往後越不對勁,他開始覺得自己被所有人明裡暗裡排擠。
門主令蓋下去,意思總會被曲解,太多事情不得不親力親為,忙得睡覺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常常有十萬火急的求助信雪片一樣飛往四顧門,將門中高手調得大江南北馬不停蹄,到地方一看都是誇大其詞,惹得他雷霆震怒。
四顧茶會上的風向越來越怪,越小越弱勢的門派,越是找藉口不來參加,想想也知道私下發生了什麼——他卻已經沒有力氣管了。
他開始越來越頻繁的發火,武林對四顧門主的評價也從俠肝義膽逐漸變成目中無人。
無人不懼少師之威,他卻不能把每個跟他心不齊的人都趕出去。
直到剿滅漠北邪教以後,四顧門元氣大傷,金鴛盟沒有趁機發難,卻反而送來了和談的邀約。
他在房裡呆坐一整天,把門中上下想了個遍,發現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陪他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