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得,所以所以連皇家都不敢擅用,只能用於祭祀,偶爾也會頒賜給朝臣,以示不敢擅專之意。今天流傳下來的霽紅,多半都是被賞賜下來的。”
這種如雞血般的正紅色太好看了,又能彰顯皇室尊貴,自從面世之後,明清兩代一直沒有斷過燒製。但自從宣德之後,連明朝都燒不出這樣的紅色了,到康熙時期才慢慢恢復,至乾隆時,瓷器燒製工藝達到巔峰,這一時期才有精品霽紅出現。
當沈知期小心翼翼的用帶著白手套的雙手捧起那個霽紅的茶杯,鏡頭拉近給出特寫時,每個人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他們未必真的能夠欣賞和喜歡這個顏色,但是這種厚重的歷史感,卻是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到的。
瓷器史,本來也跟整個中國的歷史息息相關。
大部分精美的瓷器,都是以國力支撐,不斷嘗試之後燒製出來的。國力薄弱,國庫空虛時,即使想要弄這些東西,也力不從心。
“明朝之後,就是瓷器最後的輝煌,康雍乾三朝了。而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兩種可以說是代表瓷器工藝最高水平的瓷器,粉彩和鬥彩。”
雖然在瓷器上上色,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瓷器亮麗如畫。但實際上,一直到粉彩出現,才算是第一次讓瓷器上的彩繪無限接近於畫作。雍正時期的粉彩精品,幾乎讓人無法分辨是畫在紙上還是瓷器上,其工藝之美自不必言。
至於鬥彩,那就是乾隆時期最為出彩了。
沈知期開了個玩笑,“雍正和乾隆的審美水平,在網上都已經成段子了。從工藝上來說,兩者側重不同,難分高下,但鬥彩的確是代表了中國瓷器最高水平。不過從美學角度而言,四爺估計能甩他兒子十八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