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是普通人,並不瞭解傳統工藝,但絕大多數都對其抱有好感和興趣,願意去了解。所以他們也沒有成見,對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只會樂觀其成。如果這種結合能降低傳統工藝的門檻,他們只會鼎力支援。”
就拿制琴來說,古法制琴好不好?當然好。但是原材料昂貴且稀少,製造時間又太長,即使大部分斫琴師在制琴的時候都是批次製作,但限於手工生產,數量總不會太多。這樣的結果就是古琴造價昂貴,一張琴幾萬幾十萬都很正常。
這就相當於是立了一道無形的門檻,將絕大多數不會為此花那麼多錢的人隔絕在了外面。
唐迎不指望能將古琴的成本降低到人手一張的地步,但至少要讓每一個對古琴感興趣的普通人都能有條件買得起一張琴。
就像他們能為一臺手機,一套化妝品,一件名牌服飾買單。
這個念頭不光是唐迎有,更多人也有。所以在這種爭論之中,他們會站在她這一邊。
沈知期想了想資料裡的內容,也不得不承認,情況的確就像唐迎所說的這樣。雖然她現在暫時落在下風,但實際上替她說話的人也不少,雖然沒有權威性和專業性,但同樣是一股不容忽視的聲音。
“那我們就什麼都不做?”她問唐迎。
唐迎道,“現在我說不說什麼,已經無關緊要。”因為她已經不是爭論的中心了,然而旋即她的話鋒便陡然一轉,“但這是表明態度的時刻,不能含糊。”
於是沈知期就坐在她身邊,看著唐迎用手機打字,發了一條微博。
天工開物:雖然我是當事人,但這件事沒什麼好說的,傳統工藝逐漸沒落,真的只是因為現代人太浮躁了靜不下心嗎?不是的,是這些工藝落後,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和需求了。落後就要被淘汰,這個道理在別的領域大家都能接受,怎麼到了傳統工藝這裡,就不對了?
所謂工匠精神,要求專心致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故步自封的結果,就是不斷落後,最終消亡。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個道理,然而很多人卻還是看不見聽不見,只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現在,是時候讓他們醒過來了。
雖說現在爭論已經蔓延到了別處,但唐迎這根□□還是有很多人關注的,更有不少人在她的微博下面留言,叫囂著讓她出來表態。
所以這條微博一發出去,立刻又引起軒然大波。本來經過一晚上的發酵,已經有些冷下去了的熱度,又陡然升了起來。
站在唐迎這邊的革新派,高舉著“時代不一樣了”的大旗,爭取到了更多的圍觀路人,迅速的反撲一波。
古琴的歷史源遠流長,製作工藝在漢唐時就已經臻至完美。傳說中的四大名琴,時代最晚的一張焦尾琴出現在東漢末年。而它的作者蔡邕死於公元192年。此後一千八百多年間,歷朝歷代的斫琴師,都在不斷的追慕、仿製、改進古琴。
所以古琴的發展史,本來也就是改進史。它從來沒有具體的標準,也絕不是一成不變。為什麼到了公元兩千多年的現代,人們反而墨守成規,不敢去大膽的求新求變了呢?
而保守派也不甘示弱,立刻擺事實講道理,為自己爭取票數。
實際上,因為制琴的材料十分匱乏、價格昂貴,早就已經有很多斫琴師使用現代科技產品來作為替代。松杉柳木和泡桐替代了梧桐,火燒代替木材自然老化,化學漆膠代替大漆,鋼弦代替絲絃……
然而這條改良的道路走得並不順暢,其中大部分雖然的確降低了成本,但古琴的品質也大大降低,失去了傳統古琴的許多特點,故而不被承認。
面對翔實的資料和一個又一個的考證結果、歷史故事,圍觀群眾也跟著大開眼界,對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