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著在座的眾人。
“不應該說這個事情是假的,應該說,這個事情,怎麼可能是真的?!”
馮建頗有些好笑的看著曾宇。
“可絕大部分的歷史小說,還有典故,都說這個事情是真的啊。”
聽著這話,朱棣的拳頭越捏越緊,臉龐之上都有些紅潤了。
身旁的李恩凡注意到了朱棣似乎有一些紅溫,趕忙說道:
“這個時候的朱標還沒死,朱元璋也是雄心壯志的年齡。並且,這個時候朱棣的二哥還有三哥也還沒死。”
“朱棣怎麼可能這個時候就有反心的?”
“而且,歷史上朱棣連洪武三十五年這個事情都編撰的出來,怎麼可能還會讓這個典故流傳下去?”
“朱棣一生都可以說在向朱元璋證明,自己並不是反賊,自己能當一個好皇帝。”
朱棣聽著李恩凡的話,心情慢慢的恢復了平靜。
“那這個事情是記載在哪裡的?”
“記載在《建文年譜》,而這個《建文年譜》,是明朝末年的趙士喆編撰而成的。”
李恩凡輕輕拍了拍朱棣的肩膀,隨後隨手又拿起了茶杯,輕輕喝了一口茶水。
在座的眾人都沒有注意到李恩凡拍朱棣肩膀的這個動作。
“在明朝末年之前,當時也有流傳的《建文年譜》,但這個被稱為一卷。”
“而趙士喆鑑於當時流傳的《建文年譜》所載史實多錯謬不實,遂博採群籍,撰成此書。”
“趙士喆編撰而成的《建文年譜》被稱為二卷。”
“後來,《建文年譜》就被列為了:舊列史部雜史類。”
“而雜史你們也知道,或記一時見聞,或記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傢俬記,但均帶有歷史掌故性質。”
“?《國語》、《戰國策》、《竹書紀年》、《逸周書》、《越絕書》、《大唐西域記》、《明儒學案》等等。”
“這些都屬於雜史。”
李恩凡輕輕的捏了捏鼻子,又接著緩緩說道:
“雜史其實你們也可以理解為,是指那些不太可靠或者經過加工的歷史記載,其中可能包含了不實之處、誇大之詞或者篡改事實的內容。”
“這些歷史記載通常會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不太符合客觀事實的真實性。”
“比如:姚廣孝送朱棣白帽子,就屬於主觀色彩非常濃重的雜史。”
“就像我們之前說的,送白帽子這個典故,在場的肯定就朱棣和姚廣孝。”
“不然的話,其他任何一人在場,都絕對走不出那個屋子。”
“那問題就來了,這個事情是誰說出去的?”
“朱棣還是姚廣孝?”
李恩凡把頭轉向曾宇,語氣之中非常的疑惑。
“朱棣一生都在證明自己不是反賊,還想把建文朝掩蓋,想證明是自己的父親朱元璋直接傳位給自己。”
“他怎麼可能把這個事情說出去?”
“難道是姚廣孝說出去的嗎?姚廣孝應該不是那種炫耀之人吧?”
“這個典故最讓人忽略的一點,就是把姚廣孝和朱棣兩人當成了白痴。”
“一見面就這麼說,姚廣孝肯定是腦子進水了,而相信一見面就這麼說的人,朱棣腦子也肯定是進水了。”
“這毫無疑問!”
“總不可能這個事情還有第三方在場吧?”
“如果這個事情是真的,那絕不可能留下一點的書面記載!一丁點都不會有!”
李恩凡說的很肯定,並且是十分的肯定。
如果這個事情是真的,怎麼可能會留下書面記錄?總不可能這個時候旁邊真有史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