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她忙著下山竟然沒想到這一點。
木頭被燒成炭後重量減輕了許多,這麼一大包炭也不會太沉,她能很輕鬆地背上繼續沿著石頭灘向山上走。
她的目的地是落木林邊緣的一片沼澤。
她找到一塊兩米高的石頭,爬上去向著沼澤林眺望,從這片沼澤到另外兩個倖存者的距離幾乎一致,它看起來資源貧乏,一面是石頭灘和燒成焦炭的樹林,另一面是落木林,兩邊的林子都缺乏長成的樹木,沼澤中好像也沒有什麼動物,可她昨天匆匆經過這片沼澤的時候看到過魚。沒錯,魚。
橫七豎八倒下的落木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凹槽,溪水經過時,積滿了水的就形成一個小池塘,沒積滿水的就變成一個大泥巴坑。
至於魚是從哪裡來的,也許有什麼魚每年在繁殖季逆流而上在山上的小溪裡產卵?也許是小魚苗順著溪流和地下河從島中央的大湖裡游來的?
當時她滿心只想著一件事,就是去找通訊器,所以這些有用的資訊都被過濾掉了,今天凌晨對著篝火枯坐時她又想起來了。有魚就有蛋白質,果樹和漿果可以再慢慢找,溪流的分支有很多,要找到一條活水應該也不難,燃料本該是最大的問題,但現在有了一整片樹林燒成的炭,這也不是事兒了,她面臨的唯一難題,是如何在沼澤地裡搭建一個住得舒適的屋子。
謝天謝地,楊度的老家就是一個到處都是沼澤的“泥巴球”。這個星球直到一百多年前都是無人星球,雖然在上面不至於餓死,但也沒有什麼礦產和能源,自然條件惡劣,常年悽風苦雨,一年中就沒幾天是能見著太陽的,所以只有逃兵、被懸賞的罪犯、惹了禍不得不躲起來避風頭的海盜還有賞金獵人才會光顧。不過,即使是這麼個泥巴球,漸漸也有了常住民,還建成了小小的村落和城市。
雖然楊度沒帶她去過他的家鄉,但他常常說起那地方。在大片的沼澤上,人們將幾米長的圓木豎直錘進泥沼裡,這麼錘進去幾十上百根木樁後,就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平面,在上面蓋個兩三層的木屋根本不成問題,甚至還有比較愛炫的人從其他星球買了雪花石膏、大理石、花崗岩之類的漂亮石材蓋大別墅呢。要是你沒打算蓋那麼野心勃勃的房子,只想蓋個小木屋,那就簡單了,用木頭扎個厚實的木筏放在泥潭上,在木筏上蓋房子就行,這種屋子還能移動,所以叫船屋,要是你並不想在泥巴池子裡用螺旋機輪甩著泥巴移動,只想簡簡單單定居,就更簡單了,只需打幾根木樁進去,在木樁上蓋就行了。
不管是哪種方法,做地樁的木頭都得先將外層碳化,這樣長久地浸泡在泥漿裡才不易腐爛。
但她並沒打算接下來幾十上百年住在沼澤裡,所以這一步可以暫時省略。
接近正午的時候她到了沼澤邊上,但沒急著進去找合適的居住地。她先找了個能舒服坐著的樹蔭下吃喝休息一會兒,然後去砍了許多手指粗細的樹苗。
這些小樹苗樹皮是泛著光澤的棕紅色,枝條表面光滑無節,用小刀順著纖維的走向很容易就能不間斷地把樹皮剝下來。樹皮留著做繩索,剝完皮的樹枝是潔白柔韌,散發清香,可以輕易地編成一個圓圈,在圓圈裡交叉放上八根枝條,把它們朝圓圈內彎曲,這八根枝條就是一個捕魚籠或是圓形籃子的經線,再用一根枝條當緯線,一圈一圈交錯穿在經線之間,底夠大了,就把枝條拗直,再一圈一圈纏上緯線。
一個多小時後,她做好了一個捕魚籠。
捕魚籠的形狀像個細長的漏斗,在漏斗開口那裡再放一個籠門,籠門也是用樹枝編的,但是編的比較粗糙,像一個沒有帽頂的斗笠,“斗笠”的邊要和魚籠開口大小一致,編好後把“斗笠”小口的那一頭朝裡放進捕魚籠裡,邊緣和捕魚籠扣合,用樹皮紮緊,這個捕魚裝置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