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建立之初,有大片大片的農田是荒廢的。
這些土地,大部分被朝廷收為國有,少部分則被沒有離開的地方大族圈佔,直接標示為自家土地。
有的人拿不出土地憑證依然被收歸國有,有的人賄賂官員胥吏,補充了土地憑證,還有的人直接就偽造了土地憑證。
但還有大部分土地被朝廷和地方衙門收在了手裡。
然後朝廷開始收攏流民,凡是流亡到當地的人,一般不會再遣回鄉,直接收在當地,朝廷分田分地,還提供良種,賒借農具,組織役丁為他們修建房屋等……
這就分去了一批地,剩下的則是每年成丁的人口分田地,餘下的依舊還在地方衙門手中。
這些田地,有的在被耕種,都是衙門判決的犯人,以及僱傭的短工和長工在種,但更多的是荒廢在那裡。
當今登基後不久,朝廷為了不讓土地過於荒廢曾經出過一個政策,已經分過田地又失地的百姓,以及流民可以開墾荒地,耕種三年以上即可作為他的永業田……
也能拿出錢糧與朝廷購買土地,但購土者個人名下的永業田不得多於二十畝。
也就是說,只有永業田不足二十畝的良民才能和地方衙門購買土地。
京城和雍州的土地都被買賣得差不多了,尤其是公中的土地,不僅要分給新成丁的良民,還要用作朝廷的職田。
再往外,也就商州、鳳州和岐州一帶的土地還多。
鄭家和河間郡王買地,是先拿著他們手下大量佃農的名字從岐州刺史府中買得大量土地,再由佃農過到他們個人的名下,基本就轉一道手的功夫。
而李尚書是等過去一段時間後再轉賣給戶部,由此達成了最終成就。
鄭家卻是轉了一遍手後就在岐州掌握了大片土地。
而和鄭家這樣操作的人不少。
而這只是其中一個問題而已,還有一個大問題是,鄭家入手這些田地的價錢是當初戶部和岐州刺史府諮詢時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就連河間郡王李貢,他買的八頃地所花費的錢都比鄭家買十頃地的錢要多一些。
當然,岐州刺史也有理由,而朝廷的確給予了他這個權利,有罪無罪的,除非能抓到他從鄭家受利的證據。
但御史臺和刑部大理寺的人查了許久也沒查到證據,鄭家和河間郡王買地的錢的確都進了刺史府的公庫,並沒有被截留。
當初河間郡王派去買地的管事直接用河間郡王的帖子以權壓人,也沒給人賄賂,所以岐州刺史很理直氣壯的表示,他都沒問河間郡王要賄賂,又怎麼會和鄭家要賄賂呢?
他是清白的呀!
白善和滿寶道:「陛下氣得不輕,讓我草擬詔書召岐州刺史進京,現在人已經出京了,過不了幾日就能見到這位岐州刺史了。」
下午六點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