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他的位置,繼續他的研究才對。
包括師父周老也是這麼想的,雖然讓現在的人挪開位置需要一點時間,但以張堯的名氣和本事,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開玩笑!
以他現在在燕大的地位,只要他同意,這事一定能成,校長還會親自來邀請。
但張堯還是拒絕了,並不是他害怕與人競爭這個位置,只是他還是喜歡一切只屬於自己的東西。更享受那種從無到有的快感。
所以,哪怕多費點心思,他也還是願意選擇一切從頭來過。
可控核聚變的專案很大,需要的資金是天量的,而他要準備做的自然不是小打小鬧的那種,而是再造一個類似於歐洲(ITER)專案那個等級的存在。
光前期投入都需要上百億,這絕不是一個普通企業燒的起的。就算是緣夢把全部資金抽乾後也只能造出來個空殼。
所以張堯也沒有考慮過自己單幹的想法。
開玩笑,這玩意造出來他又不可能申請專利,還是找人一起分擔開的好。
他最先考慮的就是金大,說起來他來金大也快四年了,但從沒有真正申請過一次專案。
對!快四年了!
他一次專案都沒申請過,國家級專案也沒有申請過,全都走的企業路線。
這次之所以考慮金大,首先就是他是金大的教授,再就是金陵這邊有實力能做這件事,最後就是他的一點私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堯雖然沒有必贏的把握,但他覺得自己的勝率是比較高的。
核聚變這個東西出現已經很久了,能源問題一直是壓在整個社會上的大山。
如果說超導材料在能源界的定位是節流,那可控核聚變就開源。
那可是屬於恆星才配擁有的能源,是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問題。同樣也是人們想要擁抱星際的又一大難題。
張堯選擇在這個時候去研究可控核聚變是提前就計劃好的。並不僅僅是為了機器人的普及。
這個問題他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藏在腦海中了,一直到之前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在張堯看來如果他要在可控核聚變專案上佔據足夠高的話語權,那榮譽和人脈都是是必不可少的。
前者在拿到院士身份和諾獎之後已經夠了,後者以他在金大多年的積累也已經夠了。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而在張堯告知了金大校長他準備申請可控核聚變專案後,那個民國時期的亞洲第一高校也終於把自己的能量展現在眾人眼前。
這幾天,在全國範圍內曾經屬於過金陵大學的學校校長都接到了金大校長的問候電話。
意思也很明確,談感情,談合作!
金大校長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甚至透支了一部分未來的資源。
他要做一場賭注,賭贏了,金大重回歷史巔峰。
輸了?
真輸了,就輸了吧!
只要那三位院士還在金大,他們還有機會能翻盤的。
在金大校長看來這個買賣並不吃虧,張堯三人的性格在這幾年裡他也多少有些瞭解。
心繫家鄉的人,回鄉發展的人又怎麼可能讓金大吃大虧呢。
但哪怕如此,他還是希望張堯院士可以成功,不僅僅是為了金大,也是為了金陵,為了華夏!
喜歡張堯的人生旅程請大家收藏:()張堯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