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部,設立總參政一名,副總參政長四名,歸屬內閣管轄。”
“新設立吏部司,直接歸屬內閣管轄。”
“新設立廉政司,直接歸屬內閣管轄。”
“新設立律法司,直接歸屬內閣管轄。”
“新設立刑部司,直接歸屬內閣管轄。”
“新設立商稅司,直接歸屬內閣管轄。”
“新設立工造司,直接歸屬內閣管轄。”
“新設立學政司,直接歸屬內閣管轄。”
“新設立外務司,直接歸屬內閣管轄。”
“新設立宣教司,直接歸屬內閣管轄。”
“原軍情司保留,歸屬軍務部和內閣雙重管轄。”
原本張雲川是想將吏部司等一些部門放在改名後的政務部,依然歸屬政務部管轄。
可後邊黎子君覺得既然吏部司在地方上獨立於各州府,那在大將軍府層面,也理應獨立出去。
所以經過了眾人的再次商討後,最終確定吏部司不再隸屬於政務部。
這吏部司將會成為一個獨立的衙門,直接對內閣負責。
與此同時,這吏部司以後不僅僅管文官,也將軍務部的人事大權拿了過來。
以後軍中將校的升遷也不再透過改組後的軍務部,而是由吏部司負責。
這軍務部將會成為一個專業的衙門。
他們會負責敵情的蒐集、新兵招募和操練、老兵的管理、作戰方案的制定等工作。
至於具體的作戰,到時候則是由張雲川臨時指定人組建前線統帥部。
可以說,軍務部將沒有直接指揮各軍的權力,包括人事。
以後大將軍府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他們的考察、升遷任命,都由統一的衙門管了。
而不再像是先前那般由軍機閣和政事閣分別管。
“原大將軍府各衙門合併或者撤銷。”
張雲川對眾人道:“以後我大將軍府將由一閣、兩部、十司組成。”
相對於先前權力大多集中在軍機閣和政事閣而言。
這一次則是透過衙門的大調整,進行了權力的大調整。
一閣將成為大將軍府的絕對核心。
兩部十司都將圍繞在內閣的周圍,遵照內閣的號令,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行事。
內閣又對張雲川這位大將軍直接負責。
所以張雲川透過內閣,可以直接掌握所有大權。
內閣的十一人互相牽制,下邊的兩部十司又互相監督,將會形成一個全新的體系。
“我提議內閣參議黎子君擔任政務部總參政,不再擔任大將軍府長史。”
“內閣參議王凌雲擔任軍務部總參軍,不再擔任軍機閣軍務大總管。”
“內閣參議張武兼任吏部司司長,不再擔任東山府知府。”
“內閣參議李廷兼任廉政司司長,不再擔任督察使。”
“內閣參議林賢兼任宣教司司長、不再擔任海州知州。”
“蘇昂擔任學政司司長。”
“內閣參議胡平安兼任工造司司長,不再擔任內閣秘書令。”
“內閣參議趙立斌兼任刑部司司長。不再擔任陳州知州,蒲江府知府先兼著。”
“內閣參議錢富貴兼任商稅司司長,不再擔任軍務副總管,不再兼管富貴商行。”
“內閣參議田中傑,依然兼任軍情司司長。”
張雲川的提議,獲得了一一透過。
原本坐鎮地方州府的張武、林賢等人盡數調往了大將軍府各衙門任職。
這既是給一些後邊的官員騰出位子。
也能讓他們站在更高的平臺上,統籌管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