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正在封印過年中,年前各種請安摺子都清理過了,現在還會送來的摺子多半都是事折。
俞大人想著他們反正已經沒可能回去過年了,乾脆沒催送信的公差,讓他慢悠悠的送去。
於是三到五天的路程他就第五天送到的,朝廷已經開印處理公務。
摺子送到中書省,白善一眼就看到了洛州送來的摺子,於是先將摺子抽了出來,一目十行的掃過後沒有寫下建議,而是轉手壓到了方大人的案上。
見方大人一頭霧水的抬頭看他,他便笑道:「親隱。」
方大人:……既然要親隱,有本事你倒是不看呀,看見洛州的摺子就避開不懂嗎?
他瞥了白善一眼,先拿起來看過洛州的摺子,想了想後寫了處理意見夾在其中,放到了已經右手邊次一等重要的摺子裡去。
所以皇帝直到下午才看到這封摺子,裡面已經有中書省寫下的處理意見,但皇帝只掃了一眼,他有自己的想法。
於是皇帝召見了蕭院正,「地方醫署問題甚多,與地方縣衙關係有些緊張,這三年裡,光是御史臺收到的關於地方醫署的彈劾摺子就有一百六十八封,如果加上你們地方醫署彈劾地方縣衙的摺子,那總計二百十二章。」
蕭院正就嘆息,「我們彈劾的還是少了,比地方縣衙彈劾我們的少了許多。」
皇帝:「……朕想說的是,這些矛盾總積攢著不行,他們之間權責部分相交,利益糾纏,很難誰服誰。」
「但總體來說,醫署底氣不足,這也有你們太醫署的原因在,你們派到地方上的全是學生,他們在治病救人上都不是很有經驗,更不要說管理地方醫署之能了。」皇帝道:「初出茅廬的小年輕,底氣不足,壓不住手底下的人,更不要說和地方縣衙合作了,你細算一算,你們設立的地方醫署,現在還有幾個不受地方縣衙挾制的?」
蕭院正沉默了下來。
第一批設立的地方醫署其實不多,就十三個,其中做得最優秀的是鄭辜,他佔有天然的優勢。
他在濟世堂當過小掌櫃,有經驗,背後是濟世堂和周滿,底氣足,也有手段和才能,醫術也不錯,所以洛州醫署是做得最好的一個。
只是沒想到也是第一個遭遇重大打擊的一個。
蕭院正嘆息一聲,覺得管理太醫署可比太醫院難太多了,這個太醫署令當得好辛苦。
他虛心的請教皇帝,「請陛下教臣。」
皇帝就頷首道:「在再擴大前,你們需要派一個有能耐的人到地方上擼清了和地方縣衙的關係,至少要和地方將最基本的守則和規矩定下,這樣便可推廣之,有了框架,地方醫署和地方縣衙再相處那就大差不差了。」
說到這裡,皇帝臉色微沉的道:「以後自然也不會再有這種地方縣衙為了趕走醫署而摻假藥陷害之事。」
蕭院正也不是傻子,把他太醫署和太醫院裡的人都拉出來過一遍就知道皇帝指的有才能的人是誰了。
地方縣衙裡的官員,不說縣令,就是下面的主簿和縣尉就不是吃素的,雖然不太開心,但他還是不得不承認,太醫署和太醫院裡的太醫們治病救人還可以,但在管理地方之能和與人交際的能力上還是與這些縣令、主簿和縣尉差了好大的一截。
尤其是在朝廷法度的理解和規章制度上,他們這些人相差更多。
畢竟,太醫們讀《素問》《本草》之類的書是正常的,讀《大晉律》之類的才是不正常的。
地方縣令都有越級向皇帝上折的權力,但太醫院的太醫們,他們就在京城,品級夠了連上朝的機會都沒有,匯報之類的,要麼是報到他這裡來,要麼是直接面見皇帝回話了。
口語彙報和書面議事還是有很大不同的。